醴陵:技术“上新” 稻草“变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半喂入式收割机作业留下的一排排整齐的稻秆。通讯员/邓立平 摄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毅 通讯员/邓立平) 醴陵市林林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中稻生产基地日前迎来丰收,该合作社今年使用半喂入式收割机,能基本上保持稻秆完整,亩均增收超330元。

    来到醴陵市茶山镇冷水村,微风拂过,稻浪翻滚,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阳光下,半喂入式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将壮硕的稻穗揽入怀中,饱满的谷粒钻入机仓,稻秆则整齐有序地铺在田间。

    “科学种田,才能越种越甜。”该合作社今年种植水稻1000多亩,其负责人廖喜林正在田边指挥收割、装车,丰收的喜悦跃上眉梢,“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合作社水稻生产‘上新’的两项技术都获得了成功。”廖喜林说。

    品种选用上新。廖喜林介绍,基地种植的低镉积累水稻新品种臻两优8612普遍获得高产,亩产较往年增加50公斤以上,且所产稻谷镉含量极低。

    收获方式上新。“相较于全喂入式收割,半喂入式收割虽然速度略慢,但综合效益更高。”廖喜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其一,每亩能产干稻草200多公斤,将其整理好进行资源化处理,完整的稻秆作为商品出售给工业企业作生产辅助用料,细碎的稻秆卖给养牛大户作饲料;其二,每亩稻田人工“扎秆”需花费约0.5个工日,日工资150元,仅此一项,农户就可从合作社挣得工资8万余元,实现多方受益。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