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草坪村守陵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俯瞰西草坪村

    西草坪村议事堂内的张氏祠堂

    谭圣林

    古村落,古祠堂,古建筑,古朴风。

    在炎陵县西南边陲西草坪古村,拜访这座600多年的张氏祠堂,异代不同时,恍若隔空瞧见粗衣布鞋的张氏老族人,披蓑戴笠,牵牛唤狗,荷锄引月,点香祭祖。

    聚族而居,族皆有祠。祠堂正门上方匾额“张氏祠堂”四个大字入木三分,缓缓过滤宁静的时光。

    (一)

    矗立的石碑上记载,张氏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一袭砖木结构的江南民居风格,两侧风火墙层叠分明,高耸威严。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历经暴晒暴雨暴风打磨的木棂、墙砖、瓦片已是四处破损,族人自发出钱出人工组织修缮。

    炎陵植被茂密,古木森森,祠堂内的八根木柱大修时换用老荷树立成。荷树木质硬如铁石,遇雨水不腐,遇风霜无痕,远超枞树杉树樟树的品质,家用钩刀板斧根本无法吃透木心,需两位大汉打对面,用大齿锯一拉一推使力,方可徐徐截断。搬运更是隆重,村里几班一等劳力全部出动,手臂粗的麻绳,套上横杠直杠,吆喝着起步缓步停步号子,蚂蚁搬家一样搞定这些庞然大物。

    “敬祖宗仁义礼智信,佑儿孙文武忠孝廉。”其中两根柱子上的楹联,与张氏家族代代相传的族训“耕读传家,忠勇报国”,有着异曲同工的血亲气息。

    张氏祠堂列祖列宗牌位依次落座一方,神龛香炉烟火续旺,族人里一位民族英雄张先甲尤为高光。清道光年间,张先甲任江苏太湖总兵,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凭着一身倔强勇谋,战功赫赫,被授予建威将军,赐一品顶戴花翎。1874年8月,张先甲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战斗中,身先士卒,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不幸英勇殉国。其德昭昭,其志烈烈。朝廷赞其忠勇扬其斗志,委派大臣护送其灵柩魂归故里厚葬,时年40岁。张氏祠堂牌位上方悬挂“柱国堂”匾额,是后人赞称张先甲为最高武官的纪念。

    一腔家国情怀,心系苍生百姓。张氏族人为张先甲扫墓守陵,传承张先甲民族气概,并与时俱进加持新内涵。18岁考上黄埔军校的张兴楚,被西草坪村民喊作“秀才”。不过这位满腹文墨的张秀才,却丝毫不失山里人的彪悍威猛,抗日战争中,张兴楚参加过鄂西会战、常德会战、桂柳反攻战,历经枪林弹雨披荆斩棘,被授少校衔,还曾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其年轻时学习煞是用心,90岁高龄还不时与年轻人秀几把英语口语。

    张氏祠堂“古”里透红。祠堂大小房屋错综复杂,不谙世事的孩童在其间捉迷藏,躲猫猫,战争年代则成为革命人士的避险之处。大革命时期,时任湘粤赣特委组织部长兼游击队政治部主任的周里(新中国成立后任过湖南省委书记),遭到国民党队伍的围追堵截,万分紧急之下,西草坪张氏族人纷纷从田里土里收起犁耙锄头,佯装收工歇脚,掩护周里弯入祠堂,在厢房中藏身三个惊心动魄的长夜,并在确保不暴露目标的情形下送茶水送饭菜。周里转移后一个小时左右,大量乡兵冲进张家祠堂地毯式搜查。此时,脱险后的周里已安全到达安仁县内的潭湾。

    张氏家族群英荟萃。参加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立功受奖、复员回乡担任过县乡村领导职务的张正光,无线电技术尖兵张楚麟,杂交水稻抗性育种体系研究专家张跃明,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张孝飞博士等各界翘楚,成为一方标杆。

    (二)

    此功此德垂千古,自有人人香火情。为顺应时代节奏,西草坪村瞅准时机做“古”文争取支持,将紧挨张氏祠堂的一栋老气横秋的民房,升级改造为“议事堂”,门、窗、柱、栏、檐、梁、廊以及砖墙全盘仿古重现。前有荷叶掩塘,后有群山卧龙,古祠堂议事堂更显风水宝地的气势。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耕田固然可以养家糊口,是生存之本,但读书才可修身养性,上升阶层。

    兴业,须人杰。用张氏家族的话讲:“世间最可宝贵的是人,宝中之宝的是人才。”基于此,西草坪村议事堂议定的头等大事是议学风,议家风,议族风。学风正了,家风清了,族风村风自然旺。村里成立助学理事会,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连奖近二十年,几百人、每人几千块地发奖,奖得人啧啧羡慕,奖得人哈哈起劲,奖得后浪超前浪,专本硕博齐齐响当当。

    议事堂也议家长里短油盐酱醋,地基分界,红白喜事,戒赌儆盗,助困助老,规则挂在墙面上,话题摆在桌面上,办与不办,成与不成,对与不对,结果写在明面上。反正一点,凡事说道理,讲规矩,存敬畏。对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的好妈妈好婆媳好子女,也颁奖颁牌,奖得人信服,奖得人开心。

    动辄奖助几十万,真金白银从何而来?张氏古祠堂有个约定,每年8月26日这天聚会,既是族人祭祖,也是感恩纳主。捐钱的,既有土豪大老板,也有政界学界文化人,还有受过奖助后学业事业家业有成反哺家乡的佼佼者。西草坪村主厨的理客的外联的打帮手的倾巢出动,摆出几十桌十碗荤酒席,阔气场面盖过大户人家结婚嫁女搬新居。吉时到,摇笔杆子的主事人,会一一打着拱手,恭请长者和八方归来乡贤大咖上坐,仪式感拉满,自产的鸡鸭鱼肉和水酒水果高调搞起,让出钱的脸面有光,出力的也乐呵得喜。

    (三)

    “树高千尺有根,河流万里有源。当好张氏先人守陵人,更要当好炎帝守陵人。”作为西草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张湘军心气更高。

    西草坪村所在的鹿原镇,自带精神流量密码,这里是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安寝福地。以炎帝陵为中心,近在同心圆内的张氏族人乃至周边谭家马家潘家段家等所有族人,守望相助,张氏祠堂也因此近水楼台先得月。

    “炎帝陵旁边的弯弯河流为何叫洣水?因为炎帝老祖宗教会了黎民百姓耕种水稻,大家收谷碾米,常到河边舀水洗米,再烧起柴火煮,盛入木甑蒸。洣水就是这么叫开的。”族人如此传说。

    有粮安天下,有米安人心。鹿原是炎陵的大粮仓。在炎陵,鹿原人被喊作西乡人,西乡人的形象代码是吃得苦、霸得蛮,收了早稻插晚稻,收了晚稻栽油菜,春去秋来,人不歇气田不歇季。

    张湘军正是从种粮产米起步,陆续亮出山茶油、香菇、黄桃、酱板鹅等几款香喷喷的美食,还因此走红网络,时不时直播带货,成了高山网红。

    张湘军最初在东莞一家企业打工,从验货岗位干起,当过生产班长、生产主管、产品工程师,直至担任高管,高位高薪。正当他在南方顺风顺水时,老家山窝窝里,父老乡亲们却在祠堂里合议了一个决定,把张湘军喊回来当大家的头。

    张湘军不敢怠慢,思忖后返乡。不过当头得先出头,出头得先低头。要让穷怕了的村民直起腰,分享幸福“食”光,张湘军穿梭田野荒山,把各个旮旯里的油茶散户,整成一个5000多亩的超级大户。张湘军掏空口袋,取空余额,免费发放油茶苗木,发放肥料,且产出的油茶籽保底包销。一免一保,村民人均收入从最初的五六百元翻番至五六千元再到如今的1.5万余元。

    村民既是员工,也是原料供货人,既是股民,也是村务监事人。大家都有奔头了,35岁的张湘军上任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随着分红数字直线上升,张湘军却累弯了腰,像垂弯的油茶树油菜花,像沉弯的黄桃枝柰李枝,像熟弯的瓜藤稻穗,甚至像大白鹅曲项向天歌。

    金紫峰,是炎帝陵前矗立的第一座高山,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西草坪村民每天开门见山,仰视的第一制高点就是金紫峰。张湘军瞄准这个特别高度,唤醒全村人,激活田土山,把金紫峰做成了链接城市与乡村的绿色食品品牌。

    家山不老,洣水流年。当好守陵人,绝非墨守成规,而是守土尽责,让古村老年活动中心、儿童之家、农家书屋、文化长廊、休闲广场望得见笑脸,解得开乡愁。唯此,无愧于古祠堂议事堂里的惠风和畅,无愧于炎帝老祖宗的千秋恩泽。唯此,乡村必振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