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新农人探路“绿色种养循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毅

    通讯员/陈蕊 龙治国

    “哞——哞——”。初秋时节,走进位于醴陵市阳三石街道荆潭湾村的辉英家庭农场,便听到牛舍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牛叫声和草料咀嚼声,钢结构的牛舍宽敞整洁,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黄牛正在悠闲地啃食草料。不远处,一大片牧草长势旺盛。

    “牛的粪污发酵后产生沼气,沼液、沼渣还田种植牧草,牧草又喂养牛。”该农场负责人蔡建辉说,“种养循环,不但经济效益高,而且很环保。”

    精壮的身材、黝黑的皮肤、刚毅的眼神,初见蔡建辉,其军人气质出众。返乡创业16年,他创立的辉英家庭农场,已是醴陵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样本。

    回乡创业 首战即失利

    蔡建辉出生于荆潭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99年,他退伍后选择南下打工,从事流水线作业员、仓管等工作8年有余。

    也许是长在农村,蔡建辉对农业有着特殊的情感。2008年,他辞职回到家乡,专心发展畜禽养殖殖业。他用打工赚来的钱建起了猪舍,购买了几头母猪。

    为了把猪养好,他经常守在猪舍里,喂食、清扫等活计亲力亲为,逐渐发展到生猪存栏几百头的规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一场非洲猪瘟席卷全国各地,养猪行情一落千丈。“当时感觉压力特别大,忽然没有了努力的方向。”蔡建华说,那段时间他备受煎熬,只能靠着跑运输来贴补生猪养殖的开销。

    养殖黄牛 创办家庭农场

    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2020年,蔡建辉振作起来,跟风养殖黄牛,不料竹篮打水一场空。后来经人指点,他才知道自己养殖的黄牛品种“水土不服”,个体小,生长慢,出肉率低。

    军人出身,蔡建辉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养殖户请教,买来专业书籍自学,还通过网络获得了科研院校专家的指导。很快,他从内蒙古引进一批体型高大、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的新品种黄牛。这些黄牛进食量大,一头牛一天要消耗近50公斤草料,靠人工采割野草无法满足养殖需求。

    在不断地学习中,蔡建辉了解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这一模式。次年,他成立了醴陵市辉英家庭农场,决心利用养殖产生的粪便种植牧草,牧草加工成青贮草料又供应养殖场,实现种养循环。

    这一年,蔡建辉远赴广西、广东等地考察牧草品种,流转村里200多亩闲置土地种植优良牧草,又斥资添置了牧草收割机、装载机、牧草青贮加工机械等设备,成为醴陵市青贮牧草加工第一人。

    蹚出新路 共赴“乡村之约”

    从养猪到养牛,从种养分离到良性循环,蔡建辉尝到了甜头。他说,种养循环模式不仅就地就近解决了养殖场粪污处理难题,同时变废为肥,提高了牧草的产量和品质,最终牛肉质高价优。

    随着养殖规模扩大,2022年,蔡建辉投资扩建三级沉淀池,购置粪污干湿分离设备。此后,他又打造了20亩的有机果蔬大棚种植基地,拓宽增收门路,走出了一条种养循环加生态农业的新路子。

    目前,蔡建辉的辉英家庭农场每年可产青贮草料1255吨,为周边10多户养殖户解决粪污处理难题,雇佣劳动力达2000多个工日。

    “年收入比打工强多了。”蔡建辉看着农村这些年的变化和农业发展,愈发相信投身农业前景广阔。他表示,自己的想法一如既往的坚定,就是把家庭农场经营好,带动更多人投身农业,在乡村这片广阔天地逐梦、圆梦,共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而蔡建辉所在的醴陵市,作为农业大县,正积极推广绿色种养循环新技术,入选全国“南方区域施肥与耕地肥力提升集成工程”课题研究重点示范县。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