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寄来的柴火月饼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文清

    毕业三十年之后,外地的大学同学中一直保持联系且时有“礼尚往来”的,怀化会同的林同学算一个。这不,离中秋节尚有十来天,林同学的堡子柴火月饼便如期而至了!

    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喜庆、质朴的纸盒内静静地卧着八个圆饼。月饼是用纸包装的,却不似有些月饼油腻腻的,整张包装纸都被油浸润,给人一种卡路里爆表的感觉。堡子柴火月饼,外包装倒是清清爽爽。撕开纸袋,由一层芝麻包裹着、散发着柴火香的月饼呈现于眼前。对于农村长大的孩子,这香味太熟悉不过了。手触碰之处,软糯糯的,轻轻掰下一片塞进口里,满嘴溢香,不知不觉之间,一整个月饼就被消灭殆尽,好吃!好香!纯粹孩童时的味道!

    地处湘西的怀化市会同县是开国大将粟裕的故乡。堡子镇则位于会同县北部,距县城12公里,三山环抱,全镇人口不足两万,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百分之六七十,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小镇。昔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侗寨乡镇,今年因为制作的柴火月饼近年来被央视、新华社等各级媒体报道,声名鹊起。

    传统的堡子手工柴火月饼,制作程序十分复杂且极具特色。先是和面,与一般的糕点制作大不一样,面团不添加水,而是打入正宗土鸡蛋,再倒入上好的植物油,在光洁台面上和面,纯靠双手的触感,计算出力道的大小,从而把握面团的劲道。月饼的配馅也是相当有讲究,核桃仁、葡萄干、腰果等10余种食材,比例不同做出的口感就有着天壤之别。包馅和制模,则是将和好的面团先赶成长条再掐取成合适的小团,摊开将馅料包裹成圆,再用模具固定,以木槌敲打定型。敲打时,特别要注意力度,既要让月饼形状更圆,又要让面和馅更加融合,成型后再将月饼放入铺满了湿润的白芝麻的竹筛中,通过不断地摇晃使月饼均匀沾满白芝麻,这样既能增加饼香,又能保护饼皮不被烈火烤焦。最后是烤饼,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火大了容易烤焦,火小则烤不熟,都会影响口感,关键环节必须由经验老到的师傅掌炉。在炉子的两边烧火,中间放饼,烧炉火一定要用山里砍的杂木柴,杂木柴烧出的红彤彤火炭,恒温慢烤,犹如促膝对话,木香渗入,里外皆香,诱人的气味不断散发,烤出来的月饼格外香酥。不难想象,刚出炉的柴火月饼是多么色泽金黄,香气四溢,让人心驰神往。如今的堡子镇“柴火月饼”逐渐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产业。

    就在堡子镇人们把柴火月饼做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之时,位于湘南山区我的家乡宁远县,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却在大肆焚烧稻草,再将稻草灰浸入清水之中,为制作碱水粽子、粑粑全家上阵、备战忙碌。

    端午节吃粽子悼屈原,中秋节吃月饼贺团圆,是全国大部分地方的习俗,而我的家乡却不按套路出牌:中秋节也不吃月饼,而是大兴做粽子、吃粽子之风,并将其做到了极致。除了有传统的各种馅料的羊角粽外,还做出了重达十斤、二十斤,甚至三十斤不等的粽子,形状似枕头,美其名曰“枕头粑粑”,不仅自己食用,还作为中秋大礼赠朋友、送亲戚。年轻时,我觉得真是匪夷所思。如今也渐渐明白了,在粮食短缺的年代,早稻、中稻收割之后有了新米,以此方式庆祝丰收,犒赏自己田间耕种的辛劳。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追求食品的多样化,把多余的粮食加工成自己喜欢的食物,并乐此不疲,享受其中。就说这饼子吧,平凡普通,一旦打上中秋节的烙印,便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植入了乡情乡愁的元素,于是有了灵魂,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了一个寄托感情的载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