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遒
噩耗传来,同学微信群里一片寂静。余老走了,很突然。我们失去了一位共同的“父亲”。
余老是我们初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生活俭朴,瘦骨嶙峋,褪色的中山装外面套着蓝色的长袍,这是他的穿着“标配”。余老头发蓬松,胡子拉碴,不修边幅,怎么看也不像一名知识分子,唯独戴着高度眼镜,书不离手的样子才彰显出一股书生气。余老人格魅力强大,因为他真有两把刷子。
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在余老的课堂上,一名男生趴在课桌上昏昏欲睡,老师没有生气,悄悄放下课本,慢慢走到学生桌前,用两只粗糙的手给他捏肩按摩,男生立马惊醒,窘迫得不知该如何是好。余老又站到了学生对面,教他做起了操,做完操后还击了一次掌,很开心的样子。
后来,余老上过一次电视,镜头前的他说:“老师要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思考,用他们喜欢的语言来说话……”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这就是“同理心”吧。
其实,这个学生就是我。从此,我们班的同学,在课堂上打瞌睡了,就会主动站起来。如今,我自己成了一名教师,我越发觉得,这就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初二的那个暑假。全班22个男生,分成4批到乡下进行农村生活体验,类似于现在的劳动教育。我们每天出工,打草喂鱼、煮猪食、喂鸡鸭、种菜、浇菜……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个个累得哭天喊地。
终于到了结束返家的时间,临走前,余老教育我们、叮嘱我们:“要懂得农业劳作的辛苦。回去了每天要保持学习状态,加强锻炼……”我们只顾着收拾好东西,头也不回地跑了。
毕业后,我们每年都会到余老的老宅聚会,原班人马,自己动手做饭,重现1995年那个夏天的场景。饭桌摆在前坪微弱的灯光下,桌下点两根蚊香,听着知了、青蛙共鸣。6位学生与老师共进晚餐,畅想未来,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他更像是一位父亲,我们共同的父亲。
没想到余老师走得这么突然。追思会上,除了亲友,还有很多学生。我们点了一首《天堂一定很美》,愿余老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病痛、幸福安康。
余老一生清贫,为人正直,每每回想当年的点点滴滴,我便潸然泪下。如今我从事教师行业17年了,余老对我的职业影响太深,他永远是我前行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