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服饰 踏浪前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9月24日,“名企回家”知名服饰企业代表座谈会在后浪时尚总部基地会客厅召开。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旷昆红

    每个株洲人的衣柜,都有一件来自芦淞服装市场群的衣服。从20世纪80年代的马路市场,到芦淞服装市场群,再到服饰产业园区,株洲服装产业历史悠久、基础厚实、特色鲜明。

    当服装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株洲服饰产业如何应对?

    9月24日盛大启幕的湖南服饰博览会暨芦淞时装周,既是一次株洲服饰成果的盛大展示,也是株洲服饰踏浪前行,再出发之旅。

    产业园区迭代升级

    几十年来,株洲服饰生产从“三合一”的服装加工厂,到产业聚集型园区、产业链园区三阶段,但也面临着产业园区与生活脱节、缺配套服务,越来越难集聚人才等问题。

    另一方面,创意与活力才是株洲服饰的方向。服饰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吸引更多的服饰创意设计人才加入?

    去年11月开工建设的后浪时尚总部基地,颠覆了过去服饰产业园区的理念,是株洲服饰产业园区的进阶之路。后浪时尚总部基地项目总经理颜伟华介绍,株洲服饰在品牌和研发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后浪时尚总部基地不只满足生产需求,还注重内部生态及生活配套的打造,加入雨林广场、潮云商街的开放空间,云顶公园、艺术台地景观组成的社区环境,创造出人与灵感,人与自然,人与人交流的场景。

    后浪时尚总部基地将引入产业链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销售、金融等服务。通过完善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以构建产业生态,企业品牌影响力通过后浪时尚总部基地运营的“放大器”得到放大,这将是株洲服饰产业园区的又一次迭代升级。

    打造服饰人才集聚“强磁场”

    几年前,00后的小张从沿海回株洲后,进入服装加工厂工作不到一周就辞职了。究其原因,就是“所有人都比我大,和他们搭不上话”。

    株洲服饰的产业规模一直有很强的吸引力,许多供应商愿意把株洲作为产能转移考察的第一站。过去,当沿海服饰制造产能向内陆真正发生转移时,株洲产业的接续能力却有限。不少来株洲服饰生产企业考察的供应商,看到本地企业生产车间,暴露出的生产水平不足,工艺偏向中低端等情况后,成了双方合作的分歧点。

    生产品质跟不上,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低,靠着低价策略及人工成本去竞争,结果就是产业工人吸附力降低、专业人才持续流失,最终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意识到株洲服饰产业发展的这些问题,近年来,芦淞区努力培育服饰产业人才,打造服饰人才集聚“强磁场”,全力推动株洲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株洲市服装设计师协会聚集了两百多名设计师。在协会推动下,芦淞区与株洲职工大学(工业学校)联合成立了湖南新媒体服饰产业学院,建立了株洲市职工大学服饰产教融合基地。通过加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校内外实训基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检验,探索混合所有制学院,形成专业共建、产业共享的全产业链模式。

    此外,株洲市服装设计师协会还依托湖南狐轩服饰有限公司、株洲欧微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中心、株洲市互联网职业技术学校、株洲市芦淞区昊川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伟达职业培训学校等,为服饰产业培养输送更多合格人才。

    新型的智能化生产方式、领先的研发创意对产业人群年轻化有要求,并且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年轻人也有着更强的吸引力。而产业人群年轻化又反过来促成研发、生产等环节持续更新迭代,进而带动产业从整体上快速地变革升级。

    后浪时尚总部基地将接入湖南省服装行业协会、香港服装学院、深圳时装设计师协会、设界科技等产业顶尖资源,从设计研发到院企合作、从智能制造到品牌运营、从企业成长到线上平台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立体化搭建,与未来引入的其他产业资源一起,共同构筑起株洲服饰“后浪”产业生态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