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出彩“出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俞强年

    前不久,笔者在贵州旅行,体验了当地的独特民俗风情,也见证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显著成效。对株洲而言,贵州文旅融合发展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近年来,贵州文旅发展名声在外,其成功,不仅在于自然风光的绝美,更在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从黄果树瀑布到神龙溶洞,再到西江千户苗寨、靖远古镇等景点,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多样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民俗特色旅游品牌,让游客享受到独特而难忘的文化体验。

    客观地审视株洲,文旅资源特别是人文资源并不缺乏,但不出彩,也不出圈。我们拥有炎帝陵、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花炮、炎陵客家山歌、客家火龙、福亭晏拓印技艺、醴陵焙菜制作、剪纸、皮影戏等独具魅力的非遗项目,这些无不展示了株洲的民俗文化特色。然而,与贵州相比,株洲的文旅产业发展显得不温不火。

    比如,炎陵有被誉为“亚洲第一氧吧”的神农谷,有被誉为“神州第一陵”的炎帝陵,还有独特的炎陵客家文化,与井冈山同源的红色文化。这些资源很宝贵,也颇具开发潜力。但,游客在神农谷多是“到此一游”,在炎帝陵也是一揖而过。这不仅因配套设施不完善,更由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不够深入。

    在竞争激烈的文旅市场竞争中,当前的挑战不仅是如何吸引游客,更在于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对于游客来说,初级阶段的旅游体验是浮光掠影的,而高级阶段则是精神愉悦和深度体验。这种体验不仅仅是观赏景点,更是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旅融合的生态环境,是由景点、文化、美食和风土人情交织而成的整体意境。这就需要充分挖掘非遗项目等地域文化资源,将它们与旅游产品有效结合,形成鲜明的民俗文旅产业。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规划,更需要市场化的思维和商业化运作。

    笔者在贵州旅游时明显感受到,当地在食、住、行、玩等方面都有着标准化的运营服务,真正实现了“以文塑旅、以旅促文”的文旅融合效益。

    贵州文旅的快速崛起与政府政策、短视频宣传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真正推动其快速崛起的,还是针对游客的体验需求变化,将当地的文化积淀进行市场化开发,形成独有的情境和情感体验,从而打造了能够在网络持久传播的口碑品牌。

    如果能将株洲特色的民俗文化项目进行系统梳理、策划和包装,将其与旅游线路深度融合,并针对游客的需求,进行专业的市场化开发,打造出独有的文旅体验链条,让游客在欣赏株洲美景的同时,享受到有价值的文化体验,并激发他们的分享欲望,那么,株洲的民俗文化将焕发出新活力,株洲文旅之灵魂将由此活化。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