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添木(右一)正向刘友梅院士介绍产品性能。 记者/陈驰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驰
往往部分企业与学校完成技术成果转让合同后,会因为“买断”关系,而逐渐失去联系。
而8月28日,记者从湖南工业大学获悉,去年,该校与湖南飞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润新材”)共同签署技术成果转让合同,将该校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纳米零价铁材料制备及环保应用技术”以500万元的技术转让费转让给飞润新材。这次转让,却让校企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校企合力研发的新技术,已得到下游企业的认可,新产品量产在即,深度合作也将再度双赢。
一场成果对接会
让校园技术走进企业
校企的正式合作,要从“纳米零价铁材料制备及环保应用技术”研发说起。
这项技术,由湖南工大张波副教授带领的团队历经7年完成,不仅突破了国外封锁,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可实现低成本量产化制备纳米零价铁的技术。
“通过研发出低成本、量产化制备纳米零价铁的技术,我们可以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张波介绍,纳米零价铁材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纳米环境修复的材料。它具有高反应活性、独特的核壳性质、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可以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纳米零价铁材料在新能源、城市污泥、农田治理、矿区修复、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虽然研发中经历了种种困难,但张波团队都咬牙克服了,因为他们坚信,这项技术一定会找到“落脚点”,应用到多个领域中。
可找到转化的企业谈何容易,校企的结识,源于2022年湖南工大组织的一场成果转化对接会,彼时的飞润新材,一眼相中这项技术,并给予支持,技术完善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学校转让。
而此次转让却不是校企合作的终点,他们以此为起点,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张波说,经过快一年的研发,纳米零价铜材料相关应用技术,已经得到部分客商的认可,正在抓紧进行中试,早日实现量产。
湖南工大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与飞润新材的合作,是校企合作的典范之一,通过技术转让,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一次“双创赛”经历
得到中科院院士推荐
不光是屡屡举行成果对接交流会,让科研教师与企业面对面沟通,各级“双创”赛事,更是湖南工大促动产教联动的重要载体。
比如,湖南工大学子侯添木,就在赛事中,找到了创业方向。
由侯添木自主研发的自动跟踪射流灭火系统,不仅能全天候检测火灾,在萌芽阶段及时发现,360°旋转云台精准对准火源,喷射高效阻燃剂灭火,覆盖范围达200平方米,其自主研发的阻燃剂,更是能迅速扑灭油、布、电器、塑料等引发的火灾。
此外,系统兼顾应急照明、自动断电/蓄电,与火灾探测系统联动,指示最佳逃生路径,通过北斗卫星技术与消防云联动,可即时上报火灾位置,实现自动报警、可疑陌生人检测等功能。
这个项目,也获得了2021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全国二等奖等。
历经两年研发与产品迭代,侯添木带头研发的消防设备,被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才、株洲市消防救援支队书面推荐,在湖南工大科技文化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也给予肯定与表扬。
侯添木创办的湖南雾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入驻我市高新区,并与三家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眼下,该公司正与国防科技大学国科智能研究所合作,将射流灭火系统搭载在ros车上,研发消防智能灭火机器人。
侯添木说,也正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有了这次参赛经历,才有了进步的动力。
依靠“追”“汇”“引”三字诀
钻进企业办学
张波与侯添木的师生经历,是该校产教联动的一个缩影。
7月17日,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2023年度湖南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指数榜单》,根据指数得分结果,湖南工大科技成果转化指数为120.09,位居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指数第九。
翻看相关数据,近年来,该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签订科技服务合同1000余项,合同金额超1.5亿元,转化转让专利超300件,创造了经济效益150多亿元。
那么,该校是如何加快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该校负责人总结出三字诀,就是依靠“追”“汇”“引”。
首先湖南工大是全国包装教育的领跑者,而东莞是全国包装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为了实现包装教育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千里追寻,在东莞设立集实践教学、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东莞包装学院”。
其次是汇入地方特色产业办学,湖南工大地处株洲,而株洲是工业重镇,轨道交通产业享誉海内外,陶瓷产业也日渐兴起,学校紧紧抓住机遇,设置交通工程学院、醴陵陶瓷学院等,专门对接轨道交通企业和大型陶瓷企业,为企业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
同时,引进企业办学成为湖南工大各个学院争相学习的模式。主动联系与各个学院息息相关的企业,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先进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院师生能够直观感受企业之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