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郭书记二三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王锡堂

    几十年过去,炎陵县(原称酃县)人民还没有忘记这样一位县委书记,他就是原酃县第三任县委书记郭步书。

    郭步书,河南省林县人,1949年10月,24岁的郭步书随军南下来到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下同),任中共二区区长。1956年5月,中共酃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郭步书当选为书记,直至1973年。

    不负使命,敢于担当

    由北方来到南方,一切都是陌生的,郭步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交结各方朋友,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建设新酃县。在酃县24年,他走遍了酃县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

    1957年,郭歩书下到河漠村,发现队与队之间粮食产量差距很大,便带着这个问题去询问农民朋友邹声权。邹告诉他“两土不合,作出好禾”的增产经验。他听取建议,发动群众改造低产田,使河漠村的低产田当年就有了一个好收成。

    1958年春,西山水圳正式通水,却意外发生垮方事件,影响近百亩农田缺水插秧,问题反映到郴州专员公署,责令渠道工程负责人去公署反省检查。郭步书闻讯赶到现场查明原因,并安排两名技术人员迅速组织抢修,同时要渠道工程负责人立即去公署汇报情况。随后郭步书也赶到专署,主动找到专员,汇报情况,主动承担了责任。几天时间,渠道得以修复,保证了百亩水田按时插秧。

    1958年至1960年,“五风”错误蔓延,水稻要求密植,郴州地委还派了工作组来酃县督查,农民抵触情绪很大,工作难以推动。不少公社党委负责人纷纷向郭书记反映了群众的看法,认为要求的尺寸密不通风,容易发生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甚至还可能整体失收。郭步书听完,当即下到生产队,找了几位农民朋友座谈,了解情况后,他果断告诉基层干部,我们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见,不要硬行推广,随后各地修改了密植标准。由于合理密植,当年全县的早稻单产比上年增长8.3%。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还刮起一股浮夸风,高产“卫星”频传,有的甚至把几丘田的禾临时移蔸集中在一处,应付上级检査,农民群众意见很大。郭步书当即批评说:做事都得实事求是,耕田更得讲究,否则农民要饿肚子,我们宁可受批评,也不能欺上瞒下搞浮夸。之后,各地得到有效制止。

    关爱人民,尊重人才

    1960年,太平公社下洞大队发生鼠药中毒亊件,40多位农民昏迷呕吐,生命危在旦夕。郭步书闻讯后,迅速抽调最好的医师、护士组成医护队赶到现场,自己也随医护队赶赴事发地点,并通知电信部门,架设专用电话线,24小时值班。经过几天的全力抢救,没有一人死亡,群众说,这真是奇迹。

    上世纪50年代,县里有几位名老医师闲在家里,郭步书把他们安置到县人民医院,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不仅如此,郭步书还说,现在国家正准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大量有文化的青年人参加到经济建设中来。各级干部要放眼未来,大胆吸收有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参加革命工作,建设新中国。他推荐有为青年到高校学习,其中一位毕业后到辽宁省水文战线工作,成长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高级工程师。

    廉政自律,不谋私利

    郭步书严格要求家人。1950年,爱人王绿花从河南来到酃县,一直当家属。1959年,县有关部门准备安排王绿花到林业部门工作,被郭步书婉言谢绝。1960年郭步书到省委党校学习半年,有关部门又安排王绿花到印刷厂当工人。郭步书回县发现后,便说服县委其他同志,把已上岗数月的王绿花从印刷厂退了出来,继续当家属。

    郭书记的长女郭秀琴,1962年7月从攸县师范毕业回到酃县,有关部门计划安排在城关镇小学任教,郭步书却坚持要把女儿放到离县城30多公里远的浆村小学任教,他说,年轻人就是要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直到他1986年因病逝世时,他的3个儿子都是企业职工。

    1973年,郭步书调湘潭地区工作。他在酃县山区工作了20多年,临走时没有几件家具,全部家当不足一车。直至今日,酃县的干部群众都从心底里称赞郭步书是酃县人民的好书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