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在时间前面的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他叫李临庄,28年零5个月,完成102年的工作量,被称之为“跑在时间前面的人”。

    1955年,李临庄从第三机械部248技校毕业,分配在株洲国营湘江机械厂一分厂当钻工。18岁的他,瘦高清秀,话语不多,但却梦想与时间赛跑。军用三轮750摩托车的气缸有10公斤,搬上钻床上好夹具开始进刀。一趟干完,操作人员体力消费不少,顺势坐下来休息休息,等零件钻好了再拆卸装箱。而李临庄却站在钻床旁边,抬起手腕认真看表计时,还若有所思。他在琢磨什么呢?

    钻床每加工一个零件要走刀28秒。那么,加工10个零件,有4分多钟空闲,加工100个零件,就意味着干活的人停歇了将近50分钟。李临庄琢磨的是,如何才能不让这些时间白白溜走。

    “一个人看两台钻床,交叉作业。”他脑子里跳出一个想法。

    “一个人操作两台钻床?没人这样做过!”有人提醒他,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

    “不试试怎么晓得不行?”李临庄再三向领导提出要求。

    好吧,那就试试看。

    像个短跑运动员,李临庄提着10公斤的零件,在两台机床之间往返奔跑着,加工一个零件要跑8米,累计起来,一天要跑5公里。

    人与时间赛跑,确实很难。李临庄又搞起了技术革新。随着20余项小改小革相继实现,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我要一个人包一台床子!”经不住他多次的软缠硬泡,领导只好点头同意。1970年后,他开始一人顶三人用。第二年,在鲜红的党旗下。他举起了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工资却是一份。唯一得到的照顾就是多20斤粮票。”“我跟师傅一起去工厂食堂吃饭,二两一个的粗面馒头,一顿能吃8个。”熟悉他的同事介绍。

    李临庄是不是傻?他不善言辞,很少与人解释。有一次,可能是感触上来了,他认真地说:“在旧社会,我是个苦孩子,现在成了工人阶级的一员,我觉得自己特别幸福,也特别感恩……”

    厂里流传着一个关于李临庄的段子——某年春节放假前夕,领导特意叮嘱车间要把门窗都锁好,“不然李临庄又溜进来干活,让他也好好过个年。”时间久远,段子的真假已经难以考证,但李临庄爱岗敬业、肯钻肯拼的作风却实实在在。

    苦干加巧干,李临庄手下的零件产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也十分过硬。1980年以来,每年他加工3万多个零件,钻60多万个孔,没见一个废品。

    有人好奇,李临庄天天加班加点,身体怎么吃得消。家人介绍,他每天5点多钟起来晨跑,30年没变,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

    1984年2月22日,李临庄梦想成真了!经过专业人员的统计核算,厂方宣布,他在28年零5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102年的生产工作量。这一年,他48岁,进厂29年,提前一年,工作量跨越百年。

    30年的辛苦付出,李临庄收获了鲜花和掌声。1973年至1983年,他连续11年评为厂劳模、公司劳模;1975年,中共湖南省委下发红头文件,号召全省向李临庄学习;1976年,他被第三机械工业部授予“跑在时间前面的人”光荣称号;1978年,李临庄评为湖南省劳模;1979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还当上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誉为“跨越百年的铁人式工人”。

    “他年轻时,早上5点多起来去跑步锻炼身体,吃过早餐后就去上班,下班后还要加班,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天到晚就是怎么完成任务,怎么提前完成任务,心里就是这些,很少有时间陪我们。”在大女儿李芳兰的眼中,父亲李临庄永远都在忙生产。

    1992年,李临庄退休。2005年,他因病去世。有人说他得了一大堆荣誉,却没有得到一点实惠,退休后还只拿500元退休工资。究竟值不值得,他用一辈子的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

    (来源:《新城璀璨耀三湘》)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