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引领,“沉睡”资源变“香饽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游客在红军洞景区玩耍。 通讯员供图

    林喜元(站立者)和游客交流。 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军 通讯员/刘晓聪 刘卫红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强力释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鲜明信号。

    近年来,我市聚焦民生改善的热点、经济发展的难点和政策落地的堵点,大力开展坚持人民至上微改革,通过小切口、小变革、小创新,释放社会发展新活力,打通基层改革新路径。即日起,株洲日报推出“微镜头·看改革”专栏,从发生在市民群众身边的一系列小故事、小案例说开去,观察思索株洲在多个重点领域的探索实践,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换一身戎装,在红军战壕、指挥所、陈列室体验红军战士不畏艰难,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沏一壶好茶,看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和潺潺流水,独享夏日里的宁静与安逸……虽已过立秋,可攸县莲塘坳镇下洞村红军洞景区依旧人气不减。

    下洞村,一个湘赣边普通的小村庄,尽管历史厚重、风光秀美,但长期以来少有游客涉足,甚至一度成为“空心村”。直到2021年5月,红军洞景区揭开神秘面纱,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就在前不久,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人员名单,市委组织部派驻下洞村第一书记、莲塘坳镇下洞村新乡贤林喜元名列其中,系株洲市唯一入选者。

    从静默到出圈,下洞村缘何打通“任督二脉”?近日,记者进村寻找答案。

    众筹,激活红色资源

    从武深高速转省道333,约20分钟车程便到达下洞村。尽管山路弯弯,但沿途醒目的标牌,均指向红军洞。

    一进村,红色气息扑面而来,一尊尊红军的雕像、一面面绘制着革命战斗场景的文化墙,引人注目。“踩着夏天的尾巴,来感受攸县的天然空调房吧。”村民刘海武,把手机镜头聚焦红军洞,向游客发出邀请。

    刘海武的另一个身份是红军洞景点股东:红军洞景区采取“全员股东”模式开发,由景点所在地涉及的54户村民每户出资4万元筹建,村民个个是老板。而这一模式倡导者,便是林喜元。

    2020年11月,从株洲市教育系统退出领导岗位的林喜元,主动请缨成为下洞村驻村第一书记。“我十几岁就离村外出求学、工作,临到退休,总想着还能发挥余热,为家乡做点什么。”在林喜元脑海中,早就萌生了“把家乡天然溶洞红军洞打造成旅游景点”的念头。

    下洞村洞里组有个大溶洞,洞口高20米、宽40米,风景秀丽,曾经驻扎过红军。林喜元请教文史党史专家,将溶洞定名“红军洞”,带领村民“开洞兴村”。

    事实上,名声在外的红军洞,也吸引了不少旅游投资者的目光,但这样一个宝贝山洞,给别人开发了,村里能得到多少好处?开发后村民就业能解决吗?揣着这些顾虑,村里回绝了一波又一波投资者,决定自行开发。

    经过测算,红军洞景点开发需要资金300余万元,可钱从哪里来?

    林喜元动员洞里组全员“入伙”。54户村民都信任他,每户入股4万元,筹集216万元启动资金。“我们没有大小股东之分,一律4万一户,一户都不能少。”让林喜元想不到的是,仅仅8天时间,第一笔资金216万元就全部筹措到位。

    说干就干,拿着这216万元,村里成立了洞里乐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村民推选,林喜元任董事长,5名有威望有能力的村民担任董事会成员。另外,公司流转了1000亩山地、80亩旱地、100亩水田,搞起了综合开发。

    项目启动后,林喜元甘当“勤务员”,找专业机构搞设计、跑局行办审批手续。他的实干精神感动了不少人,也得到了职能部门支持,道路提质、亮化,“门前三小”等350余万元的系列配套优惠政策也向红军洞倾斜而来。

    2021年5月1日,红军洞正式对外营业,不久便成为攸县郊区游的热门景点。

    共赢,释放振兴动能

    外有瀑布飞流,内有溶洞奇观,加上红色文化,“红军洞”迅速成为攸县热门景点。

    “每年七八月是我们的旅游旺季,游客基本爆满,除了攸县本地游客,长沙、株洲等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林喜元说,这几年红军洞带火了原本逐渐空心的村庄,周边5户村民已在广州、深圳等地安家,这两年又陆续回到家乡建起了新房,其余80%以上的村民也翻新了房屋。

    村里把闲置劳动力进行编号,让30余名60岁以上村民在景区务工,景区每年发放劳务工资50余万元。村里的“闲话”中心也变成了创业中心,大家一门心思搞事业,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进。

    旅游火了,也带动了村里的产业发展。搞养殖、做餐饮、改造民宿,一时间村里内生动力越来越强,外出的村民纷纷回流。

    村民吴刘回元把家里破败的土砖房重新返修,请专业人员重新设计,建起一栋“自住+经营”的新型民宿;原本在株洲市区做生意的林海清,也回到村里做起村务管理和旅游管理工作,一门心思推介家乡景点……

    但林喜元并未满足现状,他坚持走平民化路线,采取接地气的形式丰富景区内涵。景区准备了一排灶台和炊具,还建有儿童游乐场、农家小餐馆、户外卡拉OK、民宿,游客可以纳凉,还可以自备饭菜进行户外野炊,畅玩各项休闲游乐项目。

    “乡村振兴要先转变思路、以我为主,不能两眼望上,等着向上面要项目、要资金、要政策,只有自力更生,关键时刻上面再帮一把,才可能把事情办成办好。”林喜元说,红军洞零门槛、低消费、很放松、特清凉,已经有了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接下来还要从旅游资源挖掘、运行机制健全、配套设施完善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质升级,打造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记者 手记

    观念一变天地宽

    红色资源,众筹开发,这个原本由政府部门主导开发的文旅业态,让村民当主角,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各地积极寻找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解题”之法时,攸县红军洞景区破除等靠要思想,采用众筹模式激活红色资源,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当前,乡村旅游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盘活资源、解决就业、繁荣经济的引擎,农旅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

    这需要我们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聚焦特色,打造自身独有的文旅IP:一方面,我们明晰自身定位,依据乡村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确定特色IP的定位和主题,因地制宜做好发展规划,避免生搬硬套、简单移植,为打造乡村文旅特色IP提供现实解构密码;另一方面,要发挥“绿水青山”的旅游资源优势,激活内生动力和巧借外部推力,以IP形象推动乡村文旅个性化、品牌化发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