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护生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谭华新 谭斯涵

    无人机“眼观六路”航拍整体区域环境;“铁塔哨兵”实时监测全县山林;“机器狗”让地下排污管网漏洞无处遁形……

    今年3月,省第一生态保护督察组对我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各县市区闻令而动,根据督察组反馈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近日,记者来到茶陵采访整改情况时了解到,一些“炫酷”的科技设备频频亮相,赋能提升环境保护成效,助力茶陵持续深入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

    “地空结合”护山林

    8月15日上午,在腰潞镇左江村村道上,镇国土所所长陈文康操作一台无人机缓缓升起,对沿线山体进行航拍。无人机显示屏上,一条绿荫大道延伸至大山深处,山体下方一堵水泥墙格外显眼。

    “这里曾经被村民盗挖山体采石外售,变得面貌全非,如今已经全面复绿,并修建挡土墙,防止山石滑落。”陈文康介绍,今年初,茶陵县自然资源局行政执法大队在巡逻中发现山体乱挖现象后,立即制止并对违法人员进行处罚,同时该局对遭受破坏的山体进行全面修复,加强日常监管,采用更多高科技手段保护“青山”。

    今年来,茶陵县大规模采用无人机参与山体保护与地质灾害防范,部分乡镇还自购无人机开展日常巡逻,“地空”结合已成为该县自然资源局和乡镇国土所开展山体巡察的常规手段。

    在空中保护“青山”的不止无人机,还有“铁塔哨兵”。茶陵县全面推进“铁塔哨兵”项目,目前全县已安装“铁塔哨兵”监控摄像头150余个,在重要林区、景区入口还布防了报警探头、高空云台、地表火探测器等设备,实现全天候防火监测监控预警。

    “‘铁塔哨兵’已经实现县域全覆盖,我们每天定时查看所有监控视频,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调度处理。”茶陵自然资源局调查确权股工作人员王蓉说。

    “智能扫描”查管网

    “好,快走到头了,线缆往后收一段。”8月16日,在茶陵经开区管网排查及修复项目现场,技术人员按着手中平板电脑显示器上的前进键,一边观察管道检测机器人传回的管道内部实时情况,一边指挥控制机器人缆线的工友按需操作。

    这台机器人可不简单:四个大轮子组成的“脚丫”,帮助其在地下管道中进退自如;一对“火眼金睛”,可360度旋转,头顶还配有探照灯,能够照亮管道内壁,精准发现“病灶”所在。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CCTV检测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可给地下管网做‘胃镜’,生成管道全景三维模型,帮助技术人员在1分钟内精准找出破裂、沉积等问题。”茶陵经开区产业发展局局长刘年勇介绍,有了机器人助力,管网排查及修复工作能够有的放矢。目前,园区已经修复10余处破损管道,基本修复地下管网。

    机器人的检查不仅让管网修复更加便捷,也倒逼企业加速整改。在修复地下管网的同时,茶陵经开区利用检测机器人和无线管道潜望镜,对全园区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扫描,雨水管、污水管等管道分布一目了然。对于管网中存在的问题,园区及时下达整改通知,要求企业整改,做好雨污分离,提高管道的合理利用率。

    管网修复、企业整改的效果,让周边老百姓喜笑颜开。“以前下大雨,企业产生的污水污染农田。今年,虽然下过几次大雨,但污染事件没有发生过,文江清澈多了。”茶陵县利民办事处齐溪村村民王大爷乐呵呵地说。

    卫星影像守“红线”

    8月18日,走进茶陵县国营甘坳林场,林场办公楼前的农田里,水稻开始抽穗,阵阵蛙鸣与山林里的鸟叫蝉鸣好似一场合奏,欢庆即将到来的丰收。

    4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废石残渣堆满的荒地。今年初,茶陵县自然资源局通过卫星监测图斑比对,发现这里原本是坑塘水面、水田和林地,但被林场暂存的废石占用。该局联合相关部门对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并督促责任主体立即搬移机械设备、清运废石,并对占用耕地和林地进行复耕复绿。

    5月中旬,这片被占用的土地恢复原貌,农田里种上了水稻。“以前废石乱堆,不但不美观,而且还有安全隐患,现在终于变绿了。”一位村民感慨道。

    近年来,茶陵县以“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为抓手,充分利用卫片执法(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开展土地执法)和“铁塔哨兵”视频等,高效整治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特别是针对上级下发的疑似违法变化图斑,该县成立专班逐一攻坚,确保按时按质整改到位。

    一组数据直观展现茶陵卫片执法成效:去年,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下发到茶陵的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共158宗,当年11月,该县在全省率先完成所有图斑销号;自全省月清“三地两矿”工作推动以来,上级共下发耕地减少图斑244个,截至目前仅剩8个问题,正在整改之中。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