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 看看身边这群“最可爱的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和平(右)查看病人的CT照片

    ▲汤俊毅检查病人术后恢复情况

    郭亮 刘源

    无影灯下,他们沉着冷静,一次次与病魔殊死搏斗,给患者带来希望;不分昼夜,他们24小时待命,争分夺秒参与应急救援,致力于救死扶伤……

    这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务工作者。

    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

    在株洲,也有这样一群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他们不但用精湛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痛苦,更用良好的医德赢得社会的尊重。他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湖南最美医生刘和平

    深耕“呼吸”领域三十五载

    株洲市内第一例气管支架置入、第一例狭窄气道球囊扩张术、第一例内科胸腔镜手术、第一例微创气道内肿瘤切除、第一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第一例冷冻和高频电、氩气刀治疗气道良恶性病变及其他良性气道内病变、第一例硬质支气管镜、第一例超声支气管镜(EBUS-TBNA,EBUS-GS-TBLB)及支气管热成型术、第一例ROSE(现场快速评价)、第一例冷冻肺活检术……

    翻开2024年湖南“最美医生”获得者、株洲市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和平的履历表,一系列“第一”的诊疗技术让人眼前一亮。自三十五年前由医学院毕业进入医疗行业以来,刘和平一直深耕“呼吸”领域,用精湛的艺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患者带去健康和希望。诊疗之余,刘和平通过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及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学术会议和培训班,阅读各种专业期刊、杂志,充分地将各种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支气管镜肺病介入领域,组建了株洲市第一个呼吸内镜介入诊疗小组,抢先在地市级医院开展了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多个项目填补了本市的空白,并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做医生要以德字为先,时刻把患者放在首位!”刘和平一直把这句话作为行医标准,身体力行,除了诊治院内患者,刘和平还经常下到各县区基层医院为那里的医生进行技术指导。“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不到40岁的女性,当时她因为支气管扩张导致呼吸衰竭,话都说不出来了,当地医院没有经验,我直接上手进行支气管镜灌洗,那位女士的症状马上就得到了缓解与好转。”因为这次事件,刘和平意识到基层医院开展、提升呼吸内镜技术的重要性,便在那里手把手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微信回复、视频通话这些都是刘和平回到医院后继续指导最常用的方法,也因此许多县区基层医院呼吸内科的呼吸内镜技术有了质的提升,甚至组建了专门的呼吸内镜团队。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刘和平主动请缨,担任石峰片区和茶陵片区新冠肺炎防治组组长,负责发热病人的排查与重点病人的诊疗,并深入隔离病区,对医院布局、流程、设施等进行全面督查,对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的诊疗全面把关,开展中医药治疗,确保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病人重病变轻,轻症治愈……因而被评为“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医生,不仅仅是一份挂着听诊器的工作,更是一项治病救人、行医济世的事业。如果只把医生当作赚钱营生的职业,那就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这是刘和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行医三十多年的座右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医生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医者的大爱与精诚。

    湖湘好医生汤俊毅

    把病人当家人、朋友

    建立体外循环、替换主动脉瓣、冠脉搭桥、三尖瓣成形、心尖部位植入泵头、吻合人工心脏的血管与患者自体主动脉……随着人工心脏的启动并迅速迸发出强劲动力,湖南省第一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成功实现,湖南在该领域的空白被填补。

    时间倒回到今年年初,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的龙先生病情恶化,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紧急救治后,严重的心脏功能衰竭累及肝、肾、呼吸等功能,随时有猝死可能。转入株洲市中心医院后,接诊的心胸血管外科主任汤俊毅经过反复会诊、论证,决定为其采用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系统,即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治疗。这是一个全新的手术理念,在湖南没有实践先例。龙先生及其家属思考再三,决定手术。面对未知的风险,汤俊毅精心准备,把操作程序、手术技巧在头脑中过了上百遍,带领团队满怀信心走进手术室,然后便有了本章节开头的那一幕。

    像这样的打破先例,在汤俊毅23年的从医生涯中并不是首次。自踏入心脏外科手术领域以来,汤俊毅便以“让外科手术中最为复杂的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在株洲地区落地生根”为奋斗目标,带领团队一次次向医学禁区发起挑战——在株洲地区率先开展主动脉根部替换、经心尖TAVR手术、80岁高龄患者的冠脉搭桥以及瓣膜替换手术等。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他在株洲地区率先运用ECMO成功抢救爆发性心肌炎患者、扩心病、多发伤后ARDS等严重脏器衰竭患者,填补株洲地区空白……因为工作表现突出,汤俊毅先后荣获2020年度“株洲市先进工作者”“株洲市卫健系统抗疫先进个人”,带领科室荣获2021年度“湖南省工人先锋号”,刚刚过去的7月份,又获得湖南省卫生健康委、湖南省文明办联合颁发的“湖湘好医生 湖湘好护士“的荣誉称号。

    “医无德者,不堪为医。”汤俊毅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也在实际工作中始终践行着这一理念。从医以来,汤俊毅对每一位病人就如亲人、朋友一样。手术团队24小时待命、经常通宵手术十几个小时抢救患者、连续20多个小时救治主动脉夹层高死亡率病患……即使在外出学习期间,如果接到急诊患者来院需要手术治疗,他会立即改签飞机赶回医院进行手术。

    前文所述的龙先生,一度想要放弃手术,汤俊毅与其家属交流后发现,龙先生一家并不富裕,面对高昂的手术费打起了退堂鼓。了解这一情况后,汤俊毅积极联系慈善机构和厂家,募集20万元捐款,让龙先生得以顺利手术。出院后,汤俊毅又建了一个微信群,将医护团队、龙先生及其家人拉入群,便于后期康复观察。这样的患者,占了汤俊毅微信好友的近一半。

    医者仁心

    永远在路上

    徐通,株洲市三医院外一科主任,骨外科主任医师。科室有次接诊了一个因交通事故遭受颅脑外伤的病人。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即便完成了紧急手术,依旧没有苏醒的迹象。肇事司机虽然承担了医药费用,但病人的家属却迟迟联系不上,使得后续的护理和营养费用变得无着落。徐通带头组织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捐款,解决了病人迫在眉睫的护理费用。半个月后,病人奇迹般地苏醒。然而,事故造成的后遗症让他失去了语言能力,也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身份信息。吃饭成了新的难题。徐通再次采取行动,号召科室的其他同事一起为这位病人带饭,确保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三个多月后,病人恢复沟通能力,找回自己的身份,在完全康复后被平安送回家乡浏阳。

    蔡学凡,株洲市疾控中心传染性疾病控制副主任医师。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作为市疾控中心机动队四队队长的蔡学凡在我市出现疫情后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始终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连续奋战两月,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控制赛跑,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39例感染者及7起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处置,其分片包干的石峰区、天元区、经开区均未出现二代以上病例。

    刘头明,株洲市芦淞区龙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中心主任。大学毕业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29年来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总是随叫随到。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精湛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以“医德、医术、仁心”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罗辰日,攸县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科室收治了一名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腹腔间隙综合征(ACS)、急性肾损伤(AKI)”的“重症胰腺炎”患者,生命多次垂危,两次心跳骤停。罗辰日一直坚守科室五天五夜未曾回家,与相关领导、专家组织院内、院外多次会诊,制定抢救与治疗方案并实施,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成功救治了该患者,得到家属与院外专家的充分肯定。

    ……

    如果版面允许,这样的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比如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三十年、被患儿亲切地称呼为“李奶奶”的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任李朝霞;比如常年在一线与职业病人、一线工人劳动者、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打交道的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职工李晓东;比如行医31年,一年365天有360天在科室进行查房,以了解患者需求,为患者解决实际的困难的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王弘;比如率先在株洲地区推行临床“骨伤-康复”一体化诊疗模式,推行超前康复理念,三年来制定综合康复治疗方案22个,执行一体化服务5600余人次,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受损功能,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市中医伤科医院康复科主任龚秀英……

    随着第七个中国医师节的钟声渐行渐近,我们不禁回想起那些在无影灯下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以白衣为甲,以仁心为剑,无论风雨,无论昼夜,始终坚守在生命的第一线。他们的故事,或许平凡,却饱含着不凡的力量;他们的行动,或许无声,却响彻着生命的赞歌。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记录下这些医务工作者的点点滴滴,更是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让我们以最深的感激,向所有医务工作者道一声:节日快乐!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