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了“放心水” 喝出“幸福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军

    通讯员/王组林 刘建飞

    缺水的日子有多难熬?

    攸县皇图岭镇富厚村村民周德良记忆犹新:一口井几户人家分着用,谁家用多了免不了爆发口舌之争,尤其到了下半年枯水季节,淘米水接着洗菜,再用来冲厕所,最急迫的时候只能靠镇里的送水车救急。

    富水的日子有多惬意?

    水龙头一拧,白花花的水管够,关键是水质还有保障,经过权威部门检测的报告每日更新,当初盼着“有水喝”,如今变成“喝好水”,一字之变让老百姓收货满满的幸福感。

    背后的逻辑,源于攸县水利部门打出的农村供水组合拳。近年来,攸县把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作为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工程来抓,聚焦农村供水管网进村难等短板,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提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截至目前,该县共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58处,日均总供水量达到8万立方米。

    畅通水网:幸福水流进千万家

    尽管山林密布,但攸县东北部山区季节性缺水,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当地红砂岩地貌造成了涵养水源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早年间的矿产资源的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老百姓饮水健康遭受威胁。

    皇图岭镇富厚村党支部书记陈德明感受很深:“村里以前没有自来水,村民都是挖井取水,这种饮水方式,存在季节性缺水、水质浑浊等问题。”

    尤其是下半年,如果遇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井里也闹水荒,几个家庭分井水根本不够用。于是,当地政府紧急开出送水车,农户们则提着盆和桶,排着长队等待救济,这样的场景几乎年年上演。

    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攸县水利部门就按照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原则,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共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58处,完成42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农村供水能力稳步提升。但受地域、地理位置等因素限制,群众饮水“最后一公里”,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为此,攸县水利部门以农村供水厂管网延伸项目作为突破口,按照“能延尽延”原则,强力推进骨干水网建设,让优质水源流进千家万户。

    今年,县水利局多方筹措资金50万元,通过皇图岭镇自来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切实解决了原富厚片14个村民小组427户1867人饮用水问题。“老百姓喝上了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彻底终结了我村安全水隐患问题,老百姓对这个项目非常拥护和支持。”陈德明高兴地说。

    富厚村村民用水之变,是攸县畅通供水水网的一个缩影。仅2023年,攸县就投入500万元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受益人口11240人。

    把好水质:从“源头”管到“龙头”

    水网畅通,水质尤为关键。

    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导致攸县河湖水位低、水量少,出现水质污染的风险较高。针对水质污染易发问题,攸县把旱期农村安全饮水水质监测摆在突出位置,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水质监管,高质量做好城乡供水保障工作。

    在攸县新市镇益民自来水有限公司,新投入使用的净水设备每小时可处理250吨原水,一天满负荷处理可以达到6千吨。每天经过净水设备絮凝反应、沉淀和过滤三道工艺后,3千吨安全优质的饮用水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自来水管网中。同时,工作人员正全力做好备用水源的蓄水保供,备用水库蓄水约10万吨,未雨绸缪应对可能到来的高温异常天气。

    农村供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也让各乡镇自来水厂加大了水厂、加压泵站设备和供水管网巡查维护力度,供水抢修人员24小时待命,及时解决群众各类用水诉求,保障区域供水安全优质。比如,网岭镇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今年投入600万元新建一套净水设备,应对持续高温带来的日供水量激增;莲塘坳镇自来水厂投资近400万元新建的凉江分厂,日供水量2千吨,可以满足1万人的供水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攸县还全力推进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建立健全水源地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该县积极申报国家专项治理资金,近三年来共申请专项资金1340万元用于专项治理工作,整治环境问题100余个,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达1800平方米。

    汩汩幸福水,淙淙入农家。望着水龙头里“呲呲”作响的水源,周德良由衷感慨:“通了‘放心水’,喝出‘幸福味’。”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