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城里的新农民丰收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郭家塘村村民收割早稻。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8月11日,54岁的村民郭永红乘电梯到地下车库,开上越野车,一路奔驰到郊外的田间地头。在石峰区井龙街道郭家塘村,这种住楼房、开轿车、种良田的新型农民,给人耳目一新。

    郭家塘村的不少地,属于轨道交通城项目范围内的拆迁地,村民于2015年就开始搬到城里了。去年,村委会一边与国投集团合作,对闲置多年的土地进行改造和升级,使其变成一片片绿油油的良田;一边广泛动员和发动群众的力量,鼓励有想法的人到村里种田。

    郭永红是其中的一个拆迁户,之前一直在本地的工厂里上班。去年,他回到村里跟三个村民一起合作流转了60亩地,种植水稻。

    “以前我们父辈种田,那是粒粒皆辛苦。但现在,从秧苗到栽插,再到收割,都是机械化作业,高效省时又省力。”郭永红站在田埂上指着稻田里的两台收割机说:“看,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收割是租赁的,一亩地是150元,60亩地一天就收割完了。”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靠知识,技术,都是标准化作业。”郭永红用手搓捏稻子谷粒,脸上挂满笑容说:“颗粒饱满,几乎没有瘪的,亩产有800到1000斤。而且,我们还没有打过农药。”

    45岁的言浪出生在郭家塘村。他记得,小时候,房前屋后都是绿油油的良田。但后来,很多人搬到了城里,村里的良田也就荒废了。言浪后来成了一名装修设计师,在省内外承包了一些活。去年,他也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回到村里流转了20亩地。

    “如今,看到村里的荒地重新变成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良田,里面的各种时令果蔬、优质粮食作物茁壮成长,很开心,也很感动。”言浪介绍,他种了双季稻,今年的早稻获得了丰收,目前按照一斤1.6元的市场价格来算,单季就有3万元的收入,再加上每亩305元的各类政策补贴,双季稻一年下来也有7万余元的收益。

    “对我来说,种田是一种情怀吧。我现在是请人帮我打理农田,自己平时的主业还是在外搞装修和设计。农忙时就过来帮忙。”言浪一脸惬意地说。

    “早稻一般亩产也就五六百斤。我们村里的100多亩高标农田实现丰收,亩产近1000斤,大大增强了种植户的积极性。”郭家塘村党总支书记郭宇露介绍,市、区农技专家和农机服务人员经常到田间地头指导工作,给种植户提供不少支持,特别是对农田进行科学化、标准化改造,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大大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