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老虎为什么叫“大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廉颇老矣

    当我们翻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读到那篇脍炙人口的《景阳冈》时,或许会有一个小疑问:为什么文中讲到老虎没有直接使用“虎”这个字,而是用“大虫”来代称老虎呢?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文化秘密呢?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虫”的多种解释。不同于现代对“虫”的狭义理解,古人眼中的“虫”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所有的动物。

    这一点在《大戴礼记》中得到了明确的阐述,书中将世间的动物分为五大类:羽虫、毛虫、甲虫、鳞虫和赢虫。这五大类不仅包括了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还巧妙地以凤凰、麒麟、神龟、蛟龙等神话生物作为各类的代表。

    羽虫,就是长羽毛的鸟类,以凤凰为长。

    毛虫,就是长毛的动物,以麒麟为长。

    甲虫,就是带壳的动物,以神龟为长。

    鳞虫,就是体表有鳞的动物,以蛟龙为长。

    赢虫,又叫倮(倮同裸)虫,就是裸体无毛的意思,人类正是属于此类。

    老虎作为毛茸茸的大型猫科动物,自然就被归类到了“毛虫”之中。而因为老虎在毛虫中属于体型较大的一种,古人便用“大虫”这个称呼来代指它。

    这种分类方式并非孤立存在,它还影响到了人们对其他动物的称呼。比如,蛇作为鳞虫的代表之一,即使在现代的一些地区依然称为“长虫”。同样地,人们也用“虫”来形容人,如“可怜虫”、“糊涂虫”等,这些都是从五虫的概念中引申出来的。

    更有趣的是,当我们将人类的身体与“虫”这个概念联系起来时,不禁会想到,与地球这个庞大的生命体相比,我们人类其实就像是生活在其中的小小虫子。这种视角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古老环保观念,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地球,保护生态环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这些“虫子”才能在地球上更好地生存下去。

    回到《景阳冈》这个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武松的英勇和智谋,还能从中窥见古人对动物的分类智慧和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这些传统的文化和智慧,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传承和发扬的。

    据“国学冷知识”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