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龙氏父子的教育情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陈安国

    在湖南近代教育史上,攸县槚山龙氏龙湛霖、龙璋和龙绂瑞等人,不仅积极改革旧政,倡导振兴实业,且兴办新学,捐资创办了明德、经正两学堂,还创办湖南第一女子学堂和湖南商业铁路学堂,开启了湖南近代民办基础教育的先河,为湖南近代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攸县槚山龙氏,历来十分注重教育,且人才辈出。道光年间的龙友夔(字襄尧)为甲辰贡生,王闿运在《襄尧公行状》称赞:“先生性严慎,不言人过失,接后进如朋友,然所至人人敬忌先生……自湖南军兴,一介之士,长官倒屐,先生名齿耆宿,三子交游,多海内名辈,有来官湖南,乃至湖南达官罕得见其面,及论贞介谨守之节,富贵不能淫,未有先生者也”。龙友夔注重孩子教育,三个儿子都学有所成。大儿子龙汝霖于道光丙午(1846)年中举人,由教习官山西曲沃、高平知县,后升任直隶州知州,晋封奉直大夫。龙汝霖之子龙璜,出宰山西,先后任交城、阳曲、大同、平遥、洪桐、安邑和解州等县知县,任内调和民教,锄击强豪,皆有政声。次子龙溥霖廪生,后补同知。龙友夔的三子龙湛霖,咸丰七年(1857),和同窗龙髻扬同时中举。同治元年(1862)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敕封儒林郎。光绪年间,龙湛霖先后担任云南、福建两省主考官及江苏、浙江两省提督学政,后又任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等职。在刑部任职时,曾上书光绪帝,请求改革旧政,兴办学校,振兴实业。龙湛霖一生重视教育,奖掖后进。在任主考和提督学政期间,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去官以后,他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资助杨毓麟留学日本,杨毓麟后来成为激进的革命党人。龙湛霖思想进步,同情革命,当侄儿龙璋倾巨资帮助革命、儿子龙绂瑞掩护革命党人时,都默许之。他的寓所,常成为革命党人聚会的地方。龙湛霖对家乡攸县,有深厚感情,光绪二十一年(1895),攸县大旱,龙奏准朝廷开仓赈济;县里各项公益事业,莫不热心赞助。

    戊戌变法后,龙湛霖以病乞养归长沙,居西园私邸。此时,侄儿龙璋(1854—1918)也已中举,并担任湖南省督府司司长,西路巡按使。龙璋从小受到家庭文化教育熏陶,平生对创办学校,振兴实业,极其热心。龙璋年轻时,就有革旧图新思想,郭嵩焘出使欧洲后,好谈洋务,被顽固派斥为汉奸,羞与为伍,而龙璋却不以为然,与郭交往甚密,谈话投机。郭因之感慨地说:“举世无知己,独此一少年耳!”光绪二十三年(1897),龙璋担任如皋知县时,就捐资创办了一所新式小学。

    出生于1874年的龙绂瑞是龙湛霖的儿子,比从兄龙璋小20岁。他自幼随父亲在京城,学业精进。光绪二十八年(1902),龙绂瑞与龙璋各捐资1000元,作为长沙明德学堂和经正学堂的创办基金,并与高枧同乡、留学日本的丁歌鄘一起创办南云中等商业学校,竭力为新兴教育鼓吹。与此同时,龙绂瑞还与俞经治合作,共同捐资创办了湖南第一女学堂。龙绂瑞的父亲龙湛霖凭借自己在政界的威望出任明德学堂总理,延请了黄兴担任明德学堂的教员。长沙新学的兴起,使顽固的旧党大哗,保守势力以“明德倡言革命”,向当局告密。当局看到是龙湛霖在主持校务,赖其威望,才没有取缔学堂。其时,黄兴利用明德学堂这个讲坛积极宣传革命,并策划长沙起义。由于起义计划泄露,当局要拘捕黄兴。龙绂瑞则利用父亲与巡抚赵尔巽的交谊,将正遭受追捕的黄兴藏于长沙西园龙宅密室,导演了一出“复壁藏宾”的佳话。

    光绪三十年(1904),龙绂瑞在赵尔巽的倡导下,与梁焕奎发起集资创建“湖南图书兼教育博物馆”,这是我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图书馆,开启了教育面向社会的先河。光绪三十三年(1907),龙氏兄弟在明德中学设立攸县速成师范班,先后招收攸县学生3个班165人,为攸县培训小学师资。光绪三十四年(1908),长沙南云中等商业学校正式创立,该学堂坐落在长沙高舆巷5号,学制4年,招收攸县学生,以截留军饷和攸县盐税为办学资金,不足部分由龙璋补足。这是攸县人在异地设立、为攸县培养人才的学校。

    光绪三十四年(1908),龙绂瑞到四川任洋务总办为期3年,他一边调查洋务,一边兴学育才,很有政绩。辛亥革命后,龙绂瑞担任湖南省军政府交通司司长,1917年复出任湖南省官产处处长。抗日战争期间,龙绂瑞避难湘西及攸县,对抗战前途乐观,曾抒写过“净扫胡尘,痛饮黄龙”的诗句。

    龙璋积极支持民主革命,黄兴从日本回国返湘,从事革命活动,经费困难,龙璋积极帮助黄兴筹措钱物,先后为革命捐款计20万元以上。一次,周震麟为革命向他筹款,龙璋一时拿不出现金,就以轮船一艘捐助。龙璋也奖掖后代,与青年为友,曾资助丁文江(地质学家)出国留学。1935年,丁回长沙,曾写诗痛悼龙璋,称龙为恩师。

    辛亥革命后,湖南新政府成立,龙璋积极筹措饷械支援武汉,且以自己巡按使之衔督征湘西,平乱后班师回省。军阀混战期间,龙璋避居长沙,不久病逝。

    湖南省政府对龙璋的业绩题有“休有烈光” 匾额,并在南岳择地建有“烈光亭”纪念。章士钊在《萸溪七十寿辰诗序》中写道:“辛亥以前,由海东贯长江,略洞庭而南,上下数千里间,吾党所谓处心积虑,不论激随隐显,殆莫不有龙氏一门之心计与血汗渐渍其中。”充分肯定了攸县龙湛霖父子和侄儿作出的巨大贡献。

    若写湖南近代教育史,则应为龙氏父子浓墨重彩写上一笔。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