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厂矿家属区里的“小确幸”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好怀念那时候株化的冰棒,甜丝丝的。”“那时候厂矿的工人俱乐部最热闹了,什么新鲜好玩的都有。”“南方公司的大操坪,见证我刻骨铭心的第一次心动,还有多少人记得……”

    7月30日,本报刊出《我的株洲,我的工业乡愁》专版,网络平台同步刊发后,后台收到不少网友的评论和反馈,与此同时,投稿邮箱中也收到不少读者来稿,分享自己独有的株洲厂矿记忆。

    这些鲜活而闪亮的私人记忆有些并不单独成篇,三言两语也着实有味,于是从中挑选了几篇,整合如下——愿这些弥足珍贵的“小确幸”,能让读者诸君会心一笑。

    我的童年、少年时代都生活在企业家属区,住过红砖平房、楼梯房一室一厅、楼梯房两室一厅,街坊邻居都是父母的同事,我放学路上摔了一跤,人还没到家,我妈就已经听说了。路上跟哪个男同学多讲了两句话,我妈当天就能在饭桌上绘声绘色地取笑我。

    玩伴“贝老爷”家里有台带棚子的三轮摩托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可是相当了不得的,开在路上的回头率不亚于现在的法拉利。每天早上,院子里年龄相仿的孩子会在三轮摩托车边上集合,依次坐到后面的斗里,一路欢声笑语去上学,下车时还能享受一把同学艳羡的眼光。有时候在家正吃着饭,邻居会过来(白天不关大门很平常),说他们家炖了牛肉、烧了鸭子,我就端着碗跟着去吃几筷子。有一次,学校举行六一活动,我出了门才发现忘了戴红领巾,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无异于“灭顶之灾”,幸好住在隔壁楼栋二楼的一位阿姨默默洞悉了一切,扔下来一条红领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每当回忆起这一幕,阿姨的样子都会自动带上仙女的光芒滤镜。还有夏季分西瓜、过年时分鱼、“摸坨子”选鸡等欢乐时刻,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日常,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人间烟火气”。

    在急难关头出手相助的也是街坊四邻。那年我5岁多,正在读学前班,有天放学走到巷子口,就看到几个邻居阿姨正议论着什么,氛围却不似平时那么有松弛感。“你可回来了,你妈进医院啦……”“啊呀,你别乱讲吓唬她。卉卉啊,你妈已经脱离危险了,没大问题,医院有人陪着呢,这段时间你就安心住在我家……”我脑子顿时嗡嗡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可我至今还记得娇娇阿姨紧紧牵着我的手,慧慧阿姨不停安慰我的温柔。爸爸赶回来后,一直在医院忙前忙后,妈妈也一天天好转了。那段时间我住在慧慧阿姨家里,和她正在读初中的妹妹睡一张床,每天入睡时我就盯着墙壁上的海报出神,那三个男生真好看呀,舞姿帅气、衣服洋气,当时我已经有了学前班文化,知道他们叫做“小虎队”。

    时光飞逝,一起长大的伙伴们早已各奔东西,就像歌里唱的“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随着读书、就业、成家,我陆续搬进了一些院子,又与它们挥手告别。走过一程又一程,工厂大院里的那些画面却始终留在记忆深处,化作乡愁的一部分。 (李卉)

    我是株洲冶炼厂子弟,在花果山生活区住了二十多年。眼下,儿子正在过暑假,我每天上班之余,还要接送他去各种兴趣班,十分疲惫,我总会想起自己的暑假,那时真是没心没肺。

    小学时,暑假作业一般要等到开学前三天再奋笔疾书。几乎没有孩子去上学科类培训班,特长班、兴趣班也很少。院子里同龄的孩子几乎每天都在一起疯玩。吃完早饭就出玩丢沙包、滚铁环,不玩到一身大汗是不会回家的。午休是不存在的,午饭后,大家就三三两两地来到树荫下。低年级时,主要玩“拍画片”“打弹珠”“躲猫猫”之类的,到了五六年级,也偷偷去电游室、桌球厅,如果被家长抓到,免不了一顿臭骂。

    有一次,一个朋友被他爸爸堵在游戏室,当众一顿暴打,如今还有人用此事调侃他。有个同学,家里给他买了一台任天堂游戏机,在小区的男孩中引起了轰动,几乎所有人都想去他家玩游戏,后来他爸把手柄藏起来了。等到父母去上班,他就在家翻箱倒柜地找,结果一个暑假都没有找到,最后是开学前夜在书包里找到了。 (刘皮波)

    我们株化生活区,最让人期待的两个“节日”,一个是元宵节、一个是“冰棒节”。元宵节,孩子们提着父母早早备下的灯笼,吃过晚饭就到处溜达,或呼朋唤友,一大队人马扰攘而过。或偏僻处探险,三五密友说些从家里老人口中听来的故事。虽然天冷且黑,气氛却着实热闹。到了龙灯队出场的时候,整个生活区就像一锅沸腾的水,游龙舞到哪儿,哪儿就是一片欢快的吆喝声。有些富裕讲究些的人家,会在舞龙队经过时点燃鞭炮,舞龙队就会去这户人家的厅堂、厨房里“游一游”,主人家沾沾喜气、祈求来年丰盈平顺,临走前再打个小红包,皆大欢喜。

    “冰棒节”不是传统节日,是冰棒兑换点(又叫冰棒点)开张日。到了这一天,父母提前发下的冰棒票终于有了去处,一根绿豆冰棒一张票,两张票一根牛奶冰棒或巧克力冰棒,三张票换支甜筒冰淇淋。最走俏的是巧克力冰棒,哪个冰棒点有货,是孩子们之间最常交换的重要情报。晚上从澡堂里出来,必然去一趟冰棒点,选个心怡的口味,一路吃到进家门,别提多惬意了。

    (杨多福)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