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军
进入二伏,天气奇热,从朋友圈看到很多人晒避暑的照片,也想找一清凉地去避避暑。正好有一同事说她在炎陵沔渡秋木坑村避暑,这里原生态,是个避暑的好去处。查好导航位置,我和夫人说走就走。下午两点,骄阳似火,两百多公里的路程,开车三个多小时,最终我们于傍晚顺利赶到炎陵县秋木坑村的礼祥农家乐民居。
沔渡镇在清朝年间称为九都,它西北与现在的十都镇为邻,东南与江西省井冈山交界。沔渡是一个典型的老区边远贫困小镇,人烟稀少,秋木坑村的人口仅为千人左右。那里的房屋多为新中国成立前的建筑,极具浓郁的客家风情。秋木坑村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山谷中,村民的房屋大多依谷底两边的山脚而建,住家大多隔谷而望,山村里的住房建得松散,但也不失错落有致。
礼祥农家乐地处沔渡镇秋木坑村东西走向的山谷之中。一条沿着山势由东向西的小溪,从谷底门前流过,潺潺的流水声,经年不息。村里修的仅有一车之宽的水泥路,被群山环抱,它与小溪为伴,起伏蜿蜒于海拔八百多米的群山谷底之间,它是连接山外世界唯一的通道。这里距炎陵县城虽不到二十公里,但由于从县城到秋木坑均为盘山公路,开车也需近一个小时。
秋木坑礼祥农家乐,以老板的名字命名,老板姓张,叫张阿祥。张阿祥祖籍浙江,早年其祖辈迁徙并定居炎陵,他的父亲娶了炎陵媳妇,成了地道的炎陵人。他和老板娘都是秋木坑村的村民,夫妻俩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在外打工,女儿已经出嫁,外孙女上小学四年级,外孙还在上幼儿园。他家是秋木坑村第一个开民宿的家庭,经过几年的经营,他家已有12间客房。他家在村上虽有6亩田地和120亩的竹林,但民宿是他家主要经济来源。老两口为人忠厚,待人热情,来这里的客人多为回头客。老张夫妇特别勤奋,善于经营。他们把自己的民宿打理得有模有样。养鸡养鸭,种菜采摘,外出买菜,清理房间,炒菜做饭等,全靠两人辛苦劳作。暑假期间客人多,女儿女婿带着孩子从县城赶回家,给父母帮忙,一家几口,忙中有乐,其乐融融。这个家庭给我的印象极深。他们有田有山林,有自己的产业,子女在外面发展,自己则固守家乡热土。这个画面成为当今中国农村家庭的一个缩影。
张阿祥的父亲当年是秋木坑生产队队长。上个世纪60、70年代,湘潭很多知青都下放在秋木坑村,这些知青至今都与秋木坑阿祥一家有来往。加上是村里第一家民宿,所以秋木坑礼祥农家乐比较有名,暑期来避暑的客人很多。城里人怕热,到处找地方避暑。这也为张阿祥等秋木坑村的村民提供了商机。过去鸟不拉屎的地方,凭借绿水青山,引来了避暑的客人。大山里的清凉和自然景色,让来这里的客人络绎不绝。
我在秋木坑村避暑,喜清静,不打麻将。除了早晚在村道上散散步,就是在闲暇之余,翻看一下手机,看看诗友的诗,也依景依情作诗。我也只想能够把这里的美景和自己美丽的心情,融入文字和诗句中。
来到秋木坑后,我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一首《浣溪沙·炎陵沔渡秋木坑避暑》:
翠竹黄桃绕水前,大山秋木避炎天。清风拂面送凉寒。
流水听潺清热暑,礼祥鸟语话悠闲。农家乐趣胜桃源。
对秋木坑村的清晨,我也充满了好奇。大自然的梦幻和鸡叫、蝉鸣、鸟语、溪潺,都吸引着我。我即兴作了一首《喜迁莺·秋木坑晨曲》:
晨曦露,叫鸡鸣,天亮梦初醒。蛙蝉合唱意不停,满眼小溪清。
云雾升,天宫静。漫步山林曲径。随叮咚水响潺迎,乐享自然情。
秋木坑村夕阳西下,彩霞满天。小山村炊烟四起。金色的余晖给万物涂抹上一层秀色,此时此景,随吟一首《七绝·暮色秋木坑》:
凉风拂面入冲里,
暮色炊烟绕院门。
竹伴溪流闻鸟语,
晚霞晖抹印桃园。
深山密林能够避暑,清凉文字也能避暑。我爱秋木坑,这里的清凉世界和淳朴的民风,将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