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株洲 我的工业乡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策划/执行 李卉 郭亮

    编者按

    从湘江之滨一个不足7000人的小镇,到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再到创造出一批批彰显“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精度”“中国力度”“中国深度”“中国跨度”“中国硬度”“中国强度”“中国准度”“中国密度”等硬核产品的制造名城。可以说,株洲的工业发展史,勾勒出了株洲城市发展的脉络,也塑造了株洲的城市气质。

    成长在株洲的几代人,很多都拥有自己专属的工业记忆,或许是生产线上的热火朝天,是一张张“劳模”“先进”证书,是一次次获得接见、嘉奖的高光时刻,是基夫赛特炉最后一次关火停炉的黯然神伤;或许是儿时心心念念的奶油雪糕、橙味汽水,是青年人结交朋友的厂办歌舞厅、灯光球场、电影院,是居民们筒子楼里一起做饭、一道带娃的烟火日常;又或者是天南海北口味融合裂变产生的特色小吃,是五湖四海口音汇聚产生的“田心普通话”“331普通话”……

    人在塑造城,城也在改变人。我们希望的城市,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宜居宜业,喜欢这里并为之骄傲。来到这里的人能留下美好记忆,愿意再来。为了记录集体记忆,承载起情怀共鸣,进一步讲好、传播好株洲工业故事,本报即日起推出“我的工业乡愁”专版(栏),通过广大市民、读者的视角,来讲述记忆深处的“大厂小事”、分享自己与“制造名城”的点点滴滴。我们将择优刊登,来稿请投yzhy83@163.com,期待您的来稿。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