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和美“湘”村 向美而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摘自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事】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娜 通讯员/郭淑珍) 近日,一场株洲市村(居)民建房风貌管理培训会,省、市相关行业的专家为村(居)民建房风貌的基层工作人员授起了课,主题是聚焦如何高质量提升我市乡村风貌,一起学习村民建房风貌管理到底要做什么、如何做。

    乡村风貌管控,曾在株洲一度尴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管理团队曾做过专项调研,直指株洲村(居)民建房风貌存在“三个缺乏,一个不统一”,即“设计缺乏指引、建筑工匠缺乏管理、房屋质量缺乏保障、新建房外观风貌不统一”。

    “村民想有个更好的居住环境,毕竟乡村是他们最割舍不了的地方。”渌口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张柳,主要负责渌口镇宅基地和村民建房工作,深刻体会“有新房无新村”带来的割裂感——村子里虽新房林立,却没有统一的风格。

    今年4月,我市出台《株洲市村(居)民建房与风貌管理操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既强化全流程引导,又突出全过程管理,明确“一个标准、两个层面,四类场景、八大要素”实现村民建房风貌精准管控,直击株洲“有新房无新村”的现状。

    《指南》推行后,张柳所在的渌口区研发了专属的规范村民建房监督管理平台,除开对村民建房风貌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外,还设立建房奖补,引导村民规范建房。在管理、监管及奖补多重推动下,村民建房的积极性更高了,也让张柳更有动力。

    不止在渌口区,在醴陵市李畋村,村民建房风貌评选成为村里的“热搜”,大家坐下来勾画自己心中的理想家,也共同选出未村貌模样;攸县仙石村,曾被人戏称是“无区位优势、无资源、无资产”的“三无村”,如今已蜕变成极具韵致的江南村庄;炎陵县以山美水清为天然画布,一栋栋民房变身民宿镶嵌其中,“民宿经济”的兴起,富了乡民、美了乡村。

    井然有序的乡村风貌渐显,也为下一步带来更多思考:聚焦基层乡村风貌管控实际操作层面,让该项工作更加切实可行。

    这也是开设此次培训会的要义,其专门面向负责该项工作的业务骨干、重点发展/重点建设村村长,各县市区相关单位的负责人。

    这场培训课,也让张柳期盼许久。培训会上,他和同事们,一起聆听了来自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为村民造好房子,为乡村造好风貌,以及乡村特色风貌营造与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讲授。“很有收获,变得更有力量了。”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在建立健全共建共管机制、提升村民建房全过程的风貌管控力度等多处入手,让宜居宜业和美“湘”村成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释】

    对于中国人来说,乡村总蕴含别样的情愫,那是对山水的留恋、对故乡的眷恋。

    安居,是民生之本,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农村和谐稳定,关乎乡村全面振兴。多年来,株洲一直在寻求破解“有新房无新村”的难题,今年推出的《指南》更是关键性一步,其以系统性思维破题解题,构建农房建设顶层制度,让乡村规划有指南可遵循,乡村风貌管控实现了一盘棋。

    如今,目标清晰的株洲乡村,风貌逐步向好,村民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比如,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专项调研中就显示,各县市在村民建房风貌管理、政策奖补上各有动作,有些村落也显现出“特色美”。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系统集成全域大美株洲意象,就在眼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