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不减“质” 课堂更高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市二中枫溪学校小学部西校区举行期末趣味闯关,改变传统评价方式。 记者/戴凛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戴凛

    实习生/吴彤宇

    校外培训治理打造出“株洲模式”,校内课堂提质则亮出了株洲基础教育的鲜明底色。

    2023年11月,全省“双减”两周年展示交流活动在株举行,丰富多彩的现场观摩项目,让嘉宾大开眼界。而这些,只是株洲市“双减”实施3年来的一个片段。在更多学生和家长的心中,“双减”为他们带来了更直观的变化。

    提质增效,课堂更加精彩

    6月13日,荷塘区晨荷小学校园里热闹非凡,该区“我和花儿齐开放”项目式跨学科活动精彩登场。

    各中小学校的孩子们向大家展示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培植的蘑菇木耳、制作的酸菜豆腐、配制的环保驱蚊液,以及种植研究小报等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成果,令人大开眼界。

    “在‘双减’背景下,孩子的成长已不止于课堂。如何创新活动方式、重塑教育新样态,成为做好教育‘加减法’的新命题。”荷塘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科学教研围绕“我和花儿齐开放”这一种植项目,以科学学科为中心,自主融合语文、数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逐渐形成了主题系列化、内容课程化、活动结构化的课程体系。

    比如,美的学校从“探究实践”“思维态度”“自然美好”“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出发,充分利用“开心农场”“屋顶花园”“教室绿植培护区”“亲子植物角”种植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品类丰富的种植实践活动。活动中融合科学、语文、劳动、美术等学科要素,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强化教研支撑,我市还成立市级课改推广中心,建立“深度学习”项目试验区,持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制度,坚持多元评价和以评促建。通过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优化作业,合理控制总量

    “暑假作业更多是阅读和运动,给了孩子们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家住芦淞区的罗先生说,现在孩子们假期不必再陷入题海之中,通过运动和阅读,让孩子拓宽了知识面,还增强了体质。

    为减轻学生负担,芦淞区从去年起提出了构建“1+4-1”的假期作业体系。其中“1”是管控好假期学科书面作业总量。“+4”是要结合学生假期生活特点,加强体育锻炼、整本阅读、日常性家务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作业形式。“-1”则是达成“减少学生使用手机时间”的目标。

    该体系旨在落实“双减”政策以及“五项管理”等政策的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各校设计立足校本的暑假作业时提供可靠依据。为更好地将体系落实落地,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发布了假期作业指导,整体规划了假期作业,利用“最后一节课”对作业进行了解读,让同学们能够更加理解假期的作业计划。

    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水平、检验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通过加强对作业的研究和统筹,进一步丰富作业形式,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

    除开假期作业不断探索创新,日常作业更是形式多样。

    近年来,各校按照“一校一案”要求,落实学生作业统筹和公示制度,坚持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部分学校还开展了“书包不回家”“无作业日”活动,通过创新作业类型方式,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教师布置作业做到精选、先做、全批,严禁布置惩罚性、重复性作业,严禁布置打卡类作业,严禁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研部门则积极推进区域作业设计,对学校校本作业质量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课后服务,全域百花齐放

    当孩子下午放学时,大多数家长可能还在上班。

    过去一段时间,“三点半”问题困扰了许多“上班族”家长。为帮助家长解决这个难题,2018年,天元区率先在全市试点校内课后服务,新马小学、栗雨小学等4所学校申请成为“校内课后服务”试点校,开始了校内课后服务的探索。

    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株洲在全省率先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实践,学生在校就能完成作业,还可以参与各类社团活动。

    比如,天元区天元小学设置了课后作业辅导班,由本班的语数外老师进课堂,及时进行作业辅导、答疑解惑以及阅读指导等;芦淞区何家坳小学课后服务采用“4+X”模式。“4”是指4天文化课课后作业辅导,一、二年级以班级活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手工操作类作业辅导为主。三至六年级以班级活动、课外阅读、作业辅导、综合实践为主,让学生在“三点半”时间完成家庭作业。“X”则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每周五下午3时40分起,操场、美术室、音乐室、科学实验室等场地有约70个社团兴趣班供学生自由选择搭配,包含艺术类、体育类、生活类、科技类、益智类等。

    为丰富课后服务渠道,我市还建设“株洲智慧教育云”平台,整合国家、省市优质资源,做优数字化教育和学习资源。健全第三方机构进校园参与非学科类课后服务的遴选审核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大日常监管力度。

    数据显示,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株洲全域公办学校课后服务百花齐放,共有超过39万名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校内课后服务。株洲课后服务工作正从“全覆盖”“常态化”走向“高质量”“内涵化”,以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作为学校育人的增长点。

    科学探究,激发创新意识

    今年3月4日,在株洲市二中枫溪学校小学部东校区“探索科技 逐梦未来”开学典礼上,株洲市农科所副所长邹新建和株洲山河乐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磊一同亮相,他们被聘为科技副校长,为学校科技教学工作提供指导,链接优质科技教育资源。这样的仪式绝非走过场,今年以来,学校已多次与相关单位开展活动。比如该校“科技+”社团已先后两次走进农科所探秘白关丝瓜航天育种,让孩子们见证了太空种子从丝瓜苗到挂果的全过程。

    像这样的活动,正在各所学校陆续上演。

    2023年11月14日,“百名院士进校园·万名科技工作者上讲台”活动在石峰区清水塘学校举行,旨在推进学生科学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湖南省特级教师宾雨为同学们主讲了《青少年如何进行发明创造》的科普讲座。重点介绍如何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如何实现设想等科普知识。

    培训结束后,宾雨又与该校科学老师进行座谈,介绍参加全国、省、市科技创新大赛的经验及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比赛。为同学们播下创新的种子,增强了他们科技创新的意识,点亮了孩子们的创新梦。

    我市通过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双走进”工作,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走进校外科普场所及科创空间,或让科技工作者和公益科普资源走进中小学校。

    通过这些实验和探究实践活动,落实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同时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实验基地建设,健全了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了科学教育质量、提升了中小学生科学素质。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