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三医院医生详解“药驾”危害 守护您的出行安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来自网络

    在当今社会,随着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然而,在众多交通安全隐患中,“药驾”——这一隐蔽而危险的行为,却常常被公众所忽视。株洲市三医院药剂科医生郑重提醒,驾驶员在服用了可能影响驾驶安全的药物后继续驾车,无异于在道路上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其潜在危害不容小觑。

    “药驾”:潜藏的危险

    “药驾”,顾名思义,是指驾驶员在服用了某些具有嗜睡、眩晕、反应迟钝等副作用的药物后,仍然选择驾驶车辆上路。市三医院药剂科医生表示,这些药物可能包括镇静催眠类、抗抑郁焦虑类、解热镇痛类,甚至是某些复方感冒制剂和含酒精的药品。它们通过影响驾驶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削弱其判断力、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该医生强调,“药驾”之所以被忽视,一方面是因为其隐蔽性较强,不像酒驾那样可以通过呼气检测等直观手段进行快速筛查;另一方面,公众对于药物与驾驶安全之间的关联认识不足,往往低估了药物对驾驶能力的影响。然而,正是这种忽视,让“药驾”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安全话题。

    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有相当比例的驾驶人员被检测出体内含有影响驾驶的药物成分,这一数据触目惊心,提醒我们必须正视“药驾”问题。

    影响驾驶的常见药物

    1.镇静催眠类:如地西泮、阿普唑仑等,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服用后易导致眩晕、困倦,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2.抗癫痫类:如苯妥英钠,可能引起眼球震颤、眩晕等,影响驾驶者的平衡感和判断力。

    3.抗组胺类:特别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易导致嗜睡、头晕,是“药驾”的潜在风险。

    4.抗抑郁焦虑类:如帕罗西汀,可能引发幻觉、眩晕,严重影响驾驶者的精神状态。

    5.解热镇痛类:部分药物如布洛芬,可能导致头痛、视力模糊,降低驾驶反应速度。

    6.复方感冒制剂:常含嗜睡成分,如速效伤风胶囊,服用后易使人疲劳,增加事故风险。

    7.含酒精制剂:如藿香正气水,不仅影响驾驶,还可能引发酒驾误会。

    如何避免“药驾”

    1.告知身份:就医或购药时,主动告知自己是驾驶员,以便医生或药师避免开具影响驾驶的药物。

    2.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尽量避开药物作用高峰期驾车,一般建议服药后4至6小时内不驾车。

    3.细读说明书:服药前务必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关于驾驶的警示信息。

    4.自我监测:服药后,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驾驶,并寻求帮助。

    市三医院药剂科医生提醒,安全驾驶,关乎每个人的生命与幸福。“药驾”之害,不容小觑。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提高警惕,拒绝药驾,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记住,生命安全大于一切,安全用药,方能平安出行。

    (通讯员/谭丽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