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坝村村民肖建武在采摘白关丝瓜。 记者/易楚曈 摄
编者按
高温天气下,很多户外工作者依旧顶烈日、冒酷暑,坚守岗位。他们忙碌的身影、流下的汗水,是这个夏日最动人的注脚。今起,本报推出“‘暑’你最美——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报道,记者走进街头巷尾,关注绿化工人、公交司机、交警、市政维修工人、通信(电力)维护人员等户外劳动者;走进项目建设、园区生产现场,关注建设工人;走进各县市区夏收现场,关注农业劳动者。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楚曈
通讯员/朱利华
“真希望下一场及时雨!”7月18日,芦淞区白关镇桐山村农田里,村民张琳握着水管对地里的晚稻进行二次灌溉;烈日下,额头上的汗水已和脸颊的汗珠连成线,一滴一滴地洒在龟裂的土壤上。
今年6月,雨水淹没张琳种的30亩甜瓜和600亩水稻,好不容易雨转多晴,现在又要忙浇水。
“洪涝已致地里甜瓜减产80%,现在若不持续浇水,剩下的20%瓜未必都保得住。”张琳告诉记者,别瞧她们村山清水秀,实则水源并不丰富,“农田水渠年久失修,水库的水流不过来,村里蓄水池又少,只能用抽水泵从水沟里勉强抽些水灌溉苗子。”
早上4点30分,张琳就得背着抽水泵去水沟里抽水,凉茶、藿香正气水、防晒服是她每日出行必备物品。
张琳说,等地里的甜瓜“喝饱”水,此时已烈日当空,但她不曾休息,稻田里的晚稻苗还等着遮阳保湿。
张琳种的早稻田里,点点绿意点缀其中,但产量不及以往。她告诉记者,“如果降雨和温度正常,往年这个时候,地里的稻穗早压弯了腰,收获满仓。”“粮食减产了,可总归还有收成,马上就要‘双抢’了,到时候得大干一场。”张琳乐呵呵说道。
在姚家坝村,水泵不停歇地从河里抽水、灌溉着周边的400亩良田。“前期洪涝导致基地的白关丝瓜减产35%。洪水消退后,我们马上补种新秧苗,所以需要持续浇水、施肥。”姚家坝村妇女主任肖建武介绍。
晚上8点,农田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地里的点点亮光,那是戴着头灯的锅塘组村民张春花和村里的10余位姐妹们,“晚上在这么大块地里干活,心里还是有点害怕,但大伙边说边笑边干活,就不怕了。”
张春花说,浇地要勤看着水管,接头开了就得及时接上,“一个人肯定干不过来。姐妹们有人看管子,有人浇水;要是有人累了眯一小会儿,其他人就会主动帮着她浇两小时。”
“村里不是这家浇地需要帮助,就是那家有事情需要处理。我们这帮姐妹都很能干,很热心,很暖心,也很有爱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张春花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