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驰
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在企业,而资金,则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的充沛与否,往往影响企业的规划与发展。
近年来,株洲把科技金融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政策协调耦合,引导金融机构用好金融科技手段,推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倾斜,更好地推动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探索政企银“三向奔赴”的新路径。
在全省率先搭建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位于炎陵县的湖南全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电子产品、金属制品的研发及生产企业,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并扩充产能,急需金融“活水”。今年初,株洲市首笔纳入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的贷款落地,该企业通过质押4项发明专利和48项实用新型,获得500万元质押融资贷款。
将企业的科技属性量化,让无形的“知产”变成“资产”,让科技型企业能抓住时机,及时壮大。
这背后,是株洲在全省率先搭建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成立株洲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实现湖南省3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保障范围覆盖到株洲。
了解企业所需,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一起“向前跑”。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分行与市科技局、市工信局、高新区等部门频频走进企业,了解经营状况、信贷需求等,创建株洲科技创新企业信贷支持名录及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3份“白名单”,优先支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累计向合作银行筛选推介名单企业达到2149家。
今年以来,我市两次组织开展政银企暨产业合作对接活动,收集融资需求36.37亿元,涉及项目142个。
在活动中,对于科技企业提出的贷款需求,多家银行机构设立绿色通道,对贷款申请“随到随审、随报随批”,对于符合条件的客户,下放审批权限,成立审查审核中心,缩短业务处理流程。截至今年3月底,株洲市科技类贷款余额258亿元,同比增长18.9%。
去年全市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发放超16亿元
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较大,但在融资条件、风险特征和信用水平等方面与传统企业相比,由于固定资产轻、知识价值重,申请抵押贷款时,常常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怎么担保、如何提速,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建立科创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引导辖内银行机构积极参与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业务,乃当务之急。株洲全面推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试点,服务科技企业融资需求。
如株洲农商行与株洲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株洲高科火炬非融资性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合作,签署《株洲高新区科技银行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合作协议》,为天元区园区小微企业、企业主搭建平台,共同研发了“质保贷”“见贷即保”产品,发放贷款119户,金额3.47亿元;醴陵农商行与醴陵市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产业基金担保”贷款,推荐优质科技型企业加入产业基金名录,在产业基金风险补偿担保加持下,扩大企业授信35%;湖南银行株洲分行与株洲高科园创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及株洲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已审批通过42家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总备案金额1.75亿元。
位于天元区的湖南阳光路迈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双向塑料土工格栅等工程材料,拥有13项国家专利。今年订单增多,该企业想扩大生产规模。珠江农商行走访了解后,以该企业股东担保的方式,向其发放贷款500万元。
在推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项目落地过程中,株洲在全省率先启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工作,市科技、财政、金融、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各合作银行建立专门授信体系和审贷流程,简化程序,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获得信贷融资。去年,株洲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发放超16亿元,惠及企业4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