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田大桥新桥通车在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响田大桥新桥下,技术人员为大桥“体检”布置检测点。 记者/张威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威

    实习生/尹湘琳

    “放,放,调整一下角度。”6月11日上午,凉风细雨,石峰区响田大桥新桥桥面,两人,一吊车。

    他们正在卸下大桥最后所需的“零件”。

    随着新桥体主体完工,大型工程设备逐一退场,新桥面的视野也开阔了不少。走在新桥面上,乌黑的沥青被雨水浸湿,透着光亮,与隔壁的老桥相比,形成鲜明反差。

    在现场,记者发现刚卸下的“零件”被有序堆放,相隔数十米。这些“零件”长约10米,形似发卡,共有4条。

    “这些‘零件’,其实是伸缩缝,安装在桥面连接处,利用其特殊的膨胀系数,可以防止热胀冷缩导致桥面变形。”项目现场相关负责人曾静边介绍,边十指交叉模仿着伸缩缝的工作原理。

    伸缩缝的安装是通车前的最后一道工序,预计一周内可以完成。

    “滋滋滋……”不远处传来切割机在桥面作业的声音,雨水滴在滚烫的刀片上,冒出阵阵白烟。

    “现在大桥的施工推进,一天一个样。你明天再来,那边的板子都快装好了。”曾静指着桥边的防抛网介绍,目前,桥面正在同步进行伸缩缝、路灯及防抛网的安装,预计10天后,大桥就可以正式“定妆”。

    桥上有“面子”,桥下有“里子”。当天,新桥体下正在同步进行一场全面“体检”。

    “滴滴滴……”一辆黄色工程车缓缓伸展长臂。2分钟后,这条长臂将工作人员送至15米高空,正好可触及桥梁底部。

    “把线拉直,检测片通电没?”只见一根白色线材随着长臂半悬于空,连接着地面与头顶桥梁,技术员喻岳军反复确认。他们正在做成桥试验,这也是大桥通车前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们选取了大桥最重要的两跨,第4和第8跨布点采集数据。”喻岳军低头又擦了一遍被飘雨打湿的仪器屏幕,为确保大桥整体结构性能检测精准,他们共布置了20处数据采集点。

    本次“体检”分别采用静态、动态两种模拟载重方式检测桥体结构性能。根据计划,模拟载重将用到9台卡车,单台卡车重约35吨。负荷300多吨的压力测试,是他们要模拟的桥体承载场景。

    工程车缓缓放下长臂,准备前往下一个布点位置。“再停左边点,检测点要放得均匀一些。”喻岳军提高嗓门指挥着。当天下午,20处数据采集点陆续布置完成,即将进行成桥试验。

    “‘体检’完成后,大桥通车就指日可待了。”喻岳军擦了擦汗水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