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正明
中国是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中东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入推进,除了传统的能源基建合作外,双方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丝路电商、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开拓创新。
5月中上旬,市委书记曹慧泉率团访问阿联酋、沙特、土耳其三个中东国家,取得丰硕成果。面对中东这片发展沃土,株洲如何进一步抓住机遇、积极作为,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
中东地区
成为新“淘金”热土
中东地区,地处欧亚十字路口,石油资源丰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这里成为一片蓬勃发展的新兴热土。
一方面,中东地区有着充足的年轻人口、较高的消费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海湾六国(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的人均GDP在4.22万美元—12.48万美元之间,均位于发达国家基准线之上。阿联酋和沙特,更是中东最不容忽视的两大经济体。此外,海湾六国30岁以下人口占比60%至80%。
另一方面,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国家正在积极谋求国家变革,释放诸多机遇与前景。2016年,沙特公布国家战略转型纲领“2030国家愿景”,力图经济多元化发展,降低对石油产业的依赖;2021年阿联酋建国50周年之际,启动了“面向未来50年国家发展战略”;科威特提出“2035国家愿景”,卡塔尔提出“2030国家愿景”,阿曼提出“2040国家愿景”,埃及提出“振兴计划”等。
多名代表团成员向知株侠分享参访感受时,提及沙特首都利雅得,都不约而同表达了同一意思:很像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整座城市塔吊林立、处于热火朝天的大开发之中。
除此之外,中东各国目前“向东看”的外交战略与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对接融合,政治外交上的密切往来也带动了彼此之间的经贸合作。
近年来,华为、商汤科技、顺丰等一系列中国企业纷纷布局扎根中东,中东“土豪”们也凭借强大的“钞能力”持续加码中国资产,双方的“双向奔赴”不断加速。
了解上述情况后,不难看出株洲代表团出访的内在逻辑:一边,株洲提出“培育制造名城”,需要以开放合作为牵引,不断引入技术、资本。另一边,若要占据新兴产业高地,必须瞄准全球布局,加速产业集聚成势。
挺进中东
株洲有哪些优势?
走出去推介展示自己,谋求更广范围的开放合作,需要底气和勇气。
在知株侠看来,先进制造业就是株洲最大的底气和优势。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株洲工业底蕴深厚、产业生态完善、研发实力强劲、产能储备充足,与中东市场有着很强的互补性。特别是以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先进硬质材料等为代表的“株洲制造”,即便在全球也排得上号。
访问期间,代表团通过实地参观、综合推介、对接洽谈项目合作等活动,阐述株洲高质量发展逻辑,展示株洲开放合作务实形象,受到三国政商界人士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代表团成员、市商务局局长杨志华分享了两个小故事:
5月6日,代表团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株洲优势产业走进中东市场恳谈会。会前征求意见时,与会的20余名阿方代表发言意愿不太强烈。但在观看株洲城市宣传片、听取株洲产业情况介绍后,大家表现出浓厚兴趣,争相发言表达合作意愿。中国驻迪拜总领事馆领事杨光也表达对株洲的认可与支持。
5月13日,代表团考察中车株机土耳其基地时,土耳其交通部基础设施投资总局局长(总裁)雅乐沁专程驱车4个多小时赴会,高度赞扬“株洲制造”,希望中车株机全面参与土耳其全系列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提出“期待每个月都能与项目负责人会面”。事实上,中车株机已深耕土耳其十余年,该国总统埃尔多安曾多次点赞公司产品及服务。
知株侠认为,上述故事也从侧面反映出株洲的实力。
当前,以阿联酋、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国家加速向绿色能源转型,对于风、光、储、氢等新能源产业项目需求大,市场空间广阔。而新能源正好是株洲重点打造的“新三样”产业,去年产业总规模已达1047亿元,形成涵盖新能源汽车、 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多领域的产业集群。值得一提的是,株洲是全国风电装备核心产品生产布局最全的城市,时代新材风电叶片销量全国第二、全球第三;中车株洲所储能系统集成产品出货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进军中东市场,株洲的优势包括优越的区位交通、雄厚的科技实力、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以及一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和企业家。
面向未来
株洲的发力点在哪?
株洲正加快步伐拓展中东市场。2023年,株洲同中东地区国家进出口额为9.2亿元,其中出口额占比95%,相信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5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方将于2026年举办第二届中阿峰会,中方愿同阿方弘扬中阿友好精神,构建“五大合作格局”,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毫无疑问,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之路将越走越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株洲应如何作为?
访问期间,代表团与三国政商界人士达成系列合作共识、促成一批项目签约。知株侠认为,这些既是成果,更是下步努力的方向。
知株侠了解到,株洲已启动前期工作,将依托阿联酋湖南商会,设立迪拜(株洲)会客厅,集中展示和宣传推介地标产业、拳头产品、知名企业,策划开展经贸对接交流系列活动,持续提高在中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杨志华透露,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株洲或在沙特、土耳其以及非洲等更多国家和地区设立城市会客厅,依托中车等企业海外分支机构设立招商联络处。这些平台也将为株洲企业“出海”,提供信息、劳务、政策、法律等方面支撑。
在出海渠道建设方面,推动湘粤非公司与纳客国际物流公司合作落地,在沙特设立中东集散中心,并适时推出“湘粤非号-中东班列”铁海联运全程服务,满足国内外客户需求。同时,计划在阿联酋、沙特建设海外仓,差异化抢占市场。
在具体产业领域,紧密对接中东国家需求,发挥株洲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子信息、陶瓷、服饰等产业优势,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新能源公交车在阿联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车电动总经理刘凌告诉知株侠,公司将针对当地的气候、文化习俗等特点,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积极寻求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石油,让中东国家富得流油。而在中国投资人眼中,中东的吸引力在于实力强劲的主权财富基金。株洲拥有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亟待资本赋能。此访,株洲代表团拜访阿联酋主权基金穆巴达拉公司,重点推介株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先进产业集群母基金及相关企业。未来,株洲或在吸引中东资本布局方面下更大功夫。
时代造就传奇,中企出海大潮刚刚拉开序幕。知株侠相信,抓住中国和中东关系上升期这一历史机遇,借助“一带一路”深入发展契机,全力打造“三个高地”,“制造名城、幸福株洲”将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