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小区种花。通讯员/陈炽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刘艺锋
最近,许多市民发现,渌口区渌口大道、漉浦大道、伏波大道等城区主要路段,种上了一串红、三色堇等时令花卉。伏波广场也提质改造为以月季为主打的鲜花广场,阳光下,花叶摇曳,香气怡人,入目皆景。
赏心悦目的环境是文明城区的象征,今年3月,渌口区启动“一‘渌’添彩”文明实践活动,开展“花美机关”“花美街道”“花美小区”“花美校园”“花美乡间”“花美庭院”等系列创建活动,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纷纷响应、积极参与,共建共享“花”样家园。
党员带头,全民参与
“以前这里看起来比较单调,现在种上三角梅,漂亮多啦!”近日,渌口区住房保障中心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在渌湘西苑小区进行美化栽种,看着小区的变化,居民刘阿姨打心眼里欢喜。
在渌口城区,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占居民小区总数的70%以上,它们规模小、设施旧,环境相对较差。
在“花美小区”创建活动中,该区发挥网格责任单位的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小区,将小区的绿化带、空闲地、废弃地以及居民楼墙体的边沿利用起来种花。渌口区林业局帮助网格小区进行景观设计,通过种植红叶石楠球、杜鹃等改造绿化面积210平方米;南洲集团投入2万余元,在接龙桥第一网格责任片区种植石榴树、孔雀草等300余株,让小区“颜值”提升。
同时,发动片区长、单元长、楼栋长、志愿者参与植物的后期养护工作,让美更持久。渌口区委统战部在渌湘西苑小区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评选“种花能手”,吸引了20多户家庭参与。
在渌口的中小学校里,装扮美丽校园的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明德小学二年级111班教室里有个植物角,两张课桌上摆放着几十盆大大小小的盆栽,长寿花、茉莉开得正旺。“我们带领孩子们精心挑选盆栽,让他们认识不同的花草绿植,不仅增加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也让他们在照顾植物中增长责任心。”老师罗聆溪说。据了解,该区46所中小学将“花美校园”创建活动与学校劳动课程相结合,打造特色美育课程,让孩子们以劳育美、以劳启智。
目前,该区已有1万余名党员群众参与到“一‘渌’添彩”文明实践活动中来,投入资金120余万元。
以花造景,借花促旅
5月23日,走进位于南洲镇早竹村的经世文创部落·水仙湖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建设民宿外部配套设施,项目预计7月将对外开放。
该项目是集紫禁书院、康养民宿、亲子研学等于一体的大型文旅休闲基地,将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早竹村依托这一项目,在S329至水仙湖道路两旁种植五颜六色的花草,为项目增添了一道风景。
当下,乡村旅游持续火热,渌口如何抓住机遇,吸引更多流量?该区结合区域文旅项目,鼓励各镇、村(社区)“以花为媒、以花造景”,打造打卡微景观。
古岳峰镇三旺村拥有“龙牙红”百合种植基地,已举办多届百合花文化节,吸引了不少游客。该村依托百合基地,打造百合景观为主的乡间道路,在起到引路导航作用的同时,提高游客观赏期待值;龙潭镇以蓬源仙等“流量”打卡点为重点,打造花卉区域景观,丰富游客游览体验。淦田镇官塘村将花卉作为本村的游玩特色,打造了旱地花卉园、环村景观道等,计划结合山地杨梅园等现有农旅项目,吸引更多目光。
“我们村有好几个休闲游玩基地,村里投资20万元聘请专业团队,对全村进行规划设计,统一用竹篱笆打造‘微花园’,以百日草花为主、波斯菊和鸡冠花为辅为全村添彩。”南洲镇田家湾村党总支书记田运不说。
现在,该区各村正积极开展“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通过典型示范,让“小家美”带动“全村美”,让“推窗遇见景、出门即入园”的“美颜”模式,既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让乡村成为吸引游客的“强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