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大体量塌方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廖喜张) 近日,炎陵县安委办召开事故案例研讨会,对国道106线耕熟岭1981公里处发生大面积大体量塌方险情进行案例复盘,总结成功经验。
国道106线炎陵县耕熟岭路段位于高寒山区,临水临崖, 道路险峻,气候条件差,地质灾害风险大,2023年底雨雪冰冻天气致使土质松软。2月16日16时,该路段1981K处发生塌方。清理塌方碎石时,执勤交警发现塌方山体有大片巨石块开裂松动迹象。此时正值春运南下车辆过境高峰,为确保司乘人员及车辆安全,炎陵县迅速对该路段实行交通管制,禁止所有车辆驶入该路段。
2月17日8时许,1981K处再次发生大面积塌方,大量巨石从山顶滚落至路面,落石达3000余方,覆盖路面70余米,最大的落石达10余吨。清理完毕后,经评估仍存在继续塌方风险,决定继续实行通行管制。2月18日10时许,再次发生超2000立方米的大面积塌方,随后炎陵县利用消防高压水枪冲击清除巨石,将隐患彻底消除。整个避险过程,未发生一人一车伤亡损失,未引发任何次生灾害事故。
“这个案例是道路自然灾害成功避险的典型。”炎陵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谭伟军表示,通过提前预警防范,主动对隐患路段进行风险评估,在面对春节返程高峰管控压力大的情况下,果断向上级建议国道交通管制,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