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的阿勒泰爆火了 我们的阿勒泰在哪?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策划:朱洁 主持:罗玉珍

    编者按

    最近《我的阿勒泰》这部剧火了,网上有很多关于原著作者、演员的访谈,以及阿勒泰刷屏的美景,这个剧为什么能爆红?其爆红对株洲文学创作和文旅发展有怎样的启示?我们召集几位同事和朋友(小猪杏子、YZ、球球爹、似水无痕、刘炎)一起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诗与远方”是一种美

    工业是另一种美

    小猪杏子:这个剧很美,画面诗意、纯净,还有青涩动人的爱情,看着赏心悦目。读了些李娟的东西,想到了三毛。其实她们的语言很不一样,但是她让我想到了她。

    YZ:是的,犹如音乐中的天籁,自然之纯净与人的纯真是这部剧的珍贵之处。

    球球爹:剧算是还原了一个原生态的阿勒泰,写文章还是要多关注生活,像余华写《许三观献血记》,生活处处是文学。

    小猪杏子:李娟很可爱。没有很多的条框和技巧,而是真诚地表达,说实话,她的语言我并没有觉得有多好,但是可能契合了当下社会人们内心焦虑的背景,于是畅销。想想这十年,关于“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或者“除了生活还有诗与远方”这种表达,是有感染力的。李娟的阿勒泰,可以满足当下人无法企及的梦想,这是她能红的背景。

    YZ:认同。其实我个人每次看到“诗与远方”都觉得特空洞,它几乎烂大街了,不过又确实概括了某些人们向往的东西。

    小猪杏子:北疆应该会成为国内游的顶级线路。

    刘炎:又有很多追求“诗与远方”的朋友出发了。文艺作品之于当地文旅的价值意义再一次放大,看着那些剧中绝美镜头我也想去。

    YZ:能火是好事,当地文旅部门笑开花了。

    小猪杏子:咱们这边文旅也有路子。风景不跟阿勒泰比,毕竟地理位置不一样,但每个地方特色不同,工业旅游可以搞起来。

    似水无痕:下个月我们就有很多活动,工业旅游月,期待一下。

    刘炎:期待!我们没有柔情优美的自然风光,但有工业风,那是另一种刚硬磅礴的风格,弄起来会很有特点,很酷。文旅局才举办一个工业文化类的活动,一帮诗人走进株洲老牌明星工厂,我觉得大家都很有感触,就像一群理工男走进阿勒泰,惊艳于大自然的优美诗意,诗人们走进科技工厂,也为那先进壮观的气质所惊叹折服。

    YZ:工业风太酷了,是山水自然无法体现的另一种魅力。当然能不能火,也要等一个契机。

    小猪杏子:是的。好像这个剧火还要感谢乌尔善。《封神》大火,“姬发”变身有质感的流量,电视剧一出来,成了好多人心里的白月光。

    刘炎:运气很重要,付出与积累也重要。株洲这些年的街头艺术站、文艺巷、厂BA,包括这个月刚刚结束的马拉松都做得很好,好评太多了。很多事情的成功或奇迹不是靠一炮而红,其实有个缓慢的过程,然后等待一个突破。做得好就一定会有收获的那天,《我的阿勒泰》能红不是偶然。

    乡土文学有市场

    作家其实始终写的是自己

    球球爹:这个作品还让我想到了沈从文的《边城》,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和风土人情,写出真情实感。

    YZ:作家其实始终是写自己。

    小猪杏子:写自己太狠了,我就不太敢写自己,李娟写了不少自己的丑事和囧事。

    YZ:确实,作家首先得诚实面对自己和现实,如果无法展示真实生命里的东西,其实文学还不如村头唠嗑,作家得分析灵魂。

    刘炎:人身上会有他生活之地的气息。类似方言口音,或者说“株洲故事”,一个人的经历中必然有那个地方的历史和风格,有那个地方的味道和特点,会衍生一些代表性的东西,比如说炎陵烫皮、攸县米粉、醴陵陶瓷……

    小猪杏子:文学是有故乡的,几乎每个作家都在写故乡。

    球球爹:故乡就是一本书。

    小猪杏子:鲁迅、老舍、沈从文、莫言、贾平凹、王安忆,到今天我们讨论的李娟,都是写故乡的。

    似水无痕:乡土文学还是有市场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音乐如此,文学也如此。民族到了极致,大师也就出现了。

    YZ:乡土文学有些好的作家,他们有很多读者。

    刘炎:其实也就是“接地气”和“人味”吧,有血有肉,有人们的生活在里面,你们副刊的“神农城迹”“文苑”“时光”版面,尤其“株洲故事”栏目,写的就是株洲人的人生,株洲真实的生活,人们怎么生活的?怎么过来的?他们都写出来了。很有价值,从这些文章里可以看到株洲的历史,保留下来,相当于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YZ:现在的10后,大多一出生就在城市,城市就是故乡,他们的环境是工业化、机器智能化,接触的是AI、ChantGTP、人工智能、机器人……但每一代人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李娟是李娟式的记录。

    小猪杏子:李娟不是大师,至少目前不是,但属于一种现象。

    似水无痕:阿来、莫言、陈忠实、贾平凹,都属于披着乡土的外衣,佩戴外国的月亮。曾几何时,乡土文学被认为是山药蛋,是牛马,反正就是一个字,土。哪怕你写得再好,都没有国外的魔幻现实主义“舶来品”好。甚至到后来,乡土文学都要结合国外文学流派,要不然就被认为是不合群。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这是我们的文学么?为什么本土故事还有佩戴外国月亮?

    YZ:我没懂啥是“佩戴外国的月亮”,也许你说的是文本的表现手法?可能有这种情况。

    小猪杏子:在那个时代他们接受了好的东西,那个东西来自国外而已。我是这么看的,艺术上的好东西,其实也不分国内和国外。梵高,印象派,其实深受日本画的影响,而日本画算是国画的小弟,艺术其实应该是相互融合的。有些作家他们写家乡,但是桌上码着厚厚的外国文学、哲学书籍。接受一切形式任何国家的好东西,去吸收营养,提升自己。

    YZ:可能乡土题材很容易被写得很“土”且千篇一律,给造成乡土文学很糟糕和土掉渣的总体印象。我个人认为“土”是一个语言质量问题,类似于现代诗的不同口吻,有的语感现代些,有些没那么现代,无论你写什么,你的语言、视角、观念甚至你的情感决定了它的质地。

    每个人心中都有

    一个纯净的“阿勒泰”

    球球爹:我在构思一个小说,在炎陵,一个乡村女教师和一个文化记者的爱情故事,穿插教育、乡愁、炎陵风光、扶贫等主题。

    YZ:哈哈,你可一定要写出来。炎陵算是株洲的“阿勒泰”。

    球球爹:爆火剧需要不错的细节,《我的阿勒泰》中,男主捉弄女主,系鞋带、过河,都很有细节感。

    YZ:很动人,男主于适身上有野性与纯真,恋爱中的羞涩,太可爱了。有些人演不出来。

    小猪杏子:人到了一定年纪,或者经历多了,就很难有那种纯真了。

    刘炎:《我的阿勒泰》人物刻画有点空,比如女主文秀。不过散文改编本来就难,冲突与矛盾、连贯性都不如小说。剧中看不到文秀的成长,有些地方的设定是空洞的。

    小猪杏子:阅读趣味的差别以及门槛都是存在,现在的人看个视频都不能太长。阅读也很碎片化。需要能快速消化的东西,另外真诚也要。

    YZ:真诚很重要。观众都是有心的。

    球球爹:最近能火的都是真诚,真诚是最好的必杀技。

    刘炎:是的,其实人很容易能感觉到真诚不真诚。《我的阿勒泰》让匆忙生活中的人感受到一些纯净与安宁,尤其在这个机器、智能的,人类备受威胁与压力的时代。它符合了一些人内心缺失的东西。

    小猪杏子:真诚和接地气的东西真的不多。现在网上很火的作家还有余华、莫言和史铁生。余华、莫言愿意走近年轻人,参加一些文学综艺、访谈,或是开个人公众号什么的,大家挺喜欢他们“潦草”、松弛、真实的生活态度,以及理解当下年轻人处境的观点。史铁生去世十多年了,但也常上热搜。生前向死而生,也给了焦虑和压力中的年轻人一些鼓舞。他们都是真诚、接地气的。

    刘炎:也是一种理解与共鸣吧。我们需要表达和发泄的出口,无论是通过文艺的形式还是旅游或别的方式。《我的阿勒泰》也是用其自然的纯净、灿烂、热烈、优美,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美好,这是人们可以走近和拥有的。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个纯净的“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剧照和李娟作品,均来自网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