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春林
通讯员/凌光岚
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远程盲人辅助导航与虚拟陪伴、远程视频手语翻译、智能盲道与公交……记者梳理发现,我市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了一大批助残“黑科技”产品,帮助残疾人开启无“碍”更有爱的美好生活。
戴顶智能头盔
盲人安抵目的地
“前方是红灯,请稍等”“前方有障碍,请右拐”……株洲“远程盲人辅助导航与虚拟陪伴系统”测试现场,盲人王林等人在语音和振动提示下,没有盲杖、导盲犬等辅助,安全顺利抵达目的地。
测试时,工作人员将一顶装有微型摄像头、超声感应器、传感器、图像处理与传输器等电子设备的头盔戴在王林头上。随着脚步移动,其所处的位置以及周边实时环境,通过头盔电子设备传回后台,系统立刻通过大数据比对与分析,制定最合理的前行方案,并通过振动和语音两种方式进行提示。
目前,由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开发的“远程盲人辅助导航与虚拟陪伴网络平台测试中心”,已落户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并完成了100余人次的测试。
手机扫一扫
聋人沟通无障碍
“真方便,只需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无障碍沟通了。”日前,在新奥燃气公司中心营业厅,聋人小迪分享着喜悦。当天,她通过手机扫描营业厅新设置的远程视频手语翻译二维码,向工作人员反映自家燃气故障并得到及时解决。
这源自我市自主研发的“远程视频手语翻译系统与平台”。聋人朋友扫描二维码后,便会拨通远程视频电话。很快,聋人、手语翻译后台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就能通过视频实现三方通话,顺利办结相关事项。
目前,包括市民中心、银行、医院等在内的70多家单位的100多个服务点,都设置了“手之声”远程视频手语翻译二维码。年底将扩至200多个单位的500个服务站点,为聋人朋友构建一个基本完善的信息无障碍服务体系。
智能公交与盲道
扫除障碍不迷路
5月16日,在长江广场附近上班的盲人小舟下班后,打开“小雷出行”App,预约乘坐公交车回家。很快,手机自动定位最近的乘车点是市政府公交站,线路是B60路。
到达乘车点,小舟点击“候车”,几分钟后一辆B60路驶入站台,手机发出“上车或等下一辆车”的语音提示。与此同时,公交车外置喇叭不断发出“B60路车辆已到达”语音,提示候车的盲人乘客上车。
车辆行驶过程中,手机App通过语音提示小舟提前做好准备,在预约站点下车。
去年,市残联、市公交公司和湖南雷升公司共同推出了视障人士公交助乘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在盲人出行集中的44辆公交车上。
去年10月,我市还在多个地下通道,铺设了内嵌电子设备的盲道。盲人打开上述App,就可以无缝链接到电子盲道引导系统,手机端和电子喇叭会通过语音提示,指引盲人朋友避开障碍物,安全通过该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