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旧物告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易小钰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想着趁换季整理一下物件,让房间万物清爽起来。

    我是一个酷爱购物之人,总觉得自己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够。以前住在株硬公寓时,朋友、同事要串门,我一般是婉言谢绝。房间里的鞋子、衣服、帽子散落于各个角落,如同一双双眼睛盯着我,它们如果会说话,会指责我不让它们舒适地呆着。

    或许我是一个恋旧的人,尤其是陪伴过自己的衣服。有一类衣服陪伴过我的青春岁月,无论是款式和尺寸已不符合现在的我,我仍舍不到扔;还有一类衣服,是为了旅游或外出而买,陪伴我去过某个城市,见证过我最惬意欢乐的时光,我也舍不得扔。

    我曾经与闺蜜一起逛街时买了一件风衣,试穿时长度快到我脚踝,可款式实在是喜欢,店员说可以帮忙改短,我便欣然买单,还一边与闺蜜臭美,说这衣服有多适合我,结果改后却感觉版型不对劲了。当初的幻想终归破灭,新风衣既没为我抵抗寒冷,也没为我带来一丝风采。既不能退货又舍不得扔,我就与风衣互不相扰,各自安好。

    搬回家住后,原以为境况会有所好转,毕竟场地大多了,一些旧物,仍难找到容身之地。直到某天读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书中说:“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个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份浪费,就恢复一份精气神。”

    我便试着书中的方法,将一些破旧的衣物打包好扔到了垃圾桶里。将一些尚可的衣服,放到捐赠箱。余下的衣服,我分门别类将它们放好,每到寒风呼啸或细雨纷飞,我就按季清理衣物了,抖落它们身上的飞尘,熨平它们的皱折。衣柜终于被腾出一些空间,我的心情也随之舒展。

    还有一些闲时,我又把书架也整理了一番,看到自己曾经的课本,上面还有我模仿的父亲的签名,小学时,最害怕的就是“背诵全文”几个字,我向来背书困难,遇到长课文更是令我发愁,那时的父亲很严厉,想蒙混过关是绝对不可能的,鼓起勇气找父亲背了几次,卡了几次“壳”,父亲便让我从头再来,到了晚上11点多,我还没能熟练地背诵,父亲竟已呼呼大睡,第二天早上,父母早早出了门,我害怕被老师批评,便自己模仿起了父亲的签名。

    书架上还有一本迟子建的《我的世界下雪了》,是前几年师父借我看的,我却一直忘记归还,飘窗阳台窗帘一直没拉,受过阳光直射的书已经微微发黄,封面也掉了一个角,想来有些抱歉,微信给师父致歉,师父却轻松地说把书送我。我小心翼翼把书收起,等到某个惬意的午后再将它捧起。

    在整理完房间后,确有清爽之感,但也不免对那些陪我几年之久的物品有些不舍。这些旧物就像一个故人曾经温暖过我,给过我力量和信心,很难立刻放下,却不得不挥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