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照辉(右二)在技能大赛中检查选手作品。记者/何春林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春林 实习生/王奕赫
“第二届湖湘工匠”前不久揭榜,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数控车工文照辉又多了一项荣誉:湖湘杰出工匠。此前,他已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数控车工特级技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等荣誉,入选中央企业“大国工匠”培养支持计划名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参与雅万高铁产品攻关
累计为公司节约3600多万元
1994年,19岁的文照辉被分配至原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厂,成为一名车工。上班第一天,身为省部级劳模的父亲文秀元对他说:“车工是门细致活,一丝之差,优劣分家。”
“父亲的这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文照辉说,这告诫自己做人要严于律己,择一行、钻一行;做事要精益求精,干一行、精一行,“车工看起来不起眼,但飞驰的高铁、翱翔的飞机都离不开车工的付出。”
文照辉没有因为父亲的光环得到优待,而是从一名最基层的机床操作工干起。白天跟着师傅苦学技能,打磨每一个零件,晚上潜心研究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中。
凭借着过硬技艺和创新精神,文照辉与他的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2021年雅万高铁动车组电机项目试制生产阶段,时间紧、任务重、精度要求高,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文照辉主动请缨,带领工作室的骨干展开技术攻关。他制定工艺路线,并针对加工设备的性能编制数控程序,反复加工试切与试验,虽每次都有收获和进步,但精度依然没能达到理想要求。
攻关小组没日没夜实验和调整参数,发现症结主要出在刀具上。很快,文照辉与工艺人员沟通,将组合式刀具改为整体刀具,并改进刀具的夹紧方式,又不断调整切削参数和优化加工程序。最终,产品成功通过首件评审,为后续的批量生产铺平了道路。
据统计,以文照辉为主开展的攻关共计获奖90项,其中5个已获授权专利;编写专著3本,解决质量攻关18项,推广先进操作法12项,产教融合项目40项,累计为公司节约成本3652万余元。
“徒弟比我强,我就成功了”
在车间摸爬滚打30年的文照辉,早已从昔日的小学徒成长为“文大师”。
“这是我参加高速动车组电机评估会的体会,供大家学习参考。”刚刚从车间出来,他一路小跑来到了“文照辉金蓝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同事分享近段时间的学习心得。
他说,作为全国技术能手,有义务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青年人增长本领,培育更多高素质产业工人。
工作室成立以来,文照辉带领核心成员先后承办了55次各类大小竞赛,借助工作室平台,采用轮训的形式举办了81期、1820余课时的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学员1300人次。为企业培养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以及8名中车集团核心人才,6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等。2022年,文照辉指导熊亚洲荣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职工组一等奖,被授予“优秀教练员”称号。
与此同时,文照辉在职教城设立了工作室,通过产教融合、校企融合,培育更多的技能人才。
“头顶如此多光环,你如何定义成功?”记者问。“如果哪天我的徒弟超越了我,我才敢说:我成功了!”文照辉说,徒弟超越师傅才是师傅无上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