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袁家新安装的太阳能灯。 记者/何春林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春林
【呼声】
石峰区清水塘大冲村村民老袁:我是一名残疾人,腿脚不利索,眼神不好使。农村地区天黑后乌漆墨黑,我有事都不敢出门,要是有人免费为我装一盏路灯就好了。
【目击】
借住他人家 晚上出行不方便
老袁今年65岁,患有肢体残疾与智力残疾,是一位分散供养的特困五保户,唯一的收入就是低保金,目前住在亲戚借给他的一处低矮平房中。该平房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屋内除了一台电视机,找不到其他家电,采光很不好,黑漆漆的。
从株洲日报社前往老袁家,来回要开近两个小时车。老袁屋外,有一条三四百米长的路通往村外。老袁因为腿脚有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尤其是到了夜里,没有路灯照明,一不留神就会摔跤。
“以前夜里外出就摔过跤,幸好没有受伤。”大冲村村民袁先生说,老袁生活拮据,连手电筒都舍不得买,家中用电也是从亲戚家搭的线。这些年,他一直有个在屋前安装路灯的心愿。
两个月前,老袁的心愿终于实现。市残联给他送来了一盏全新的LED太阳能灯,安装与使用不需要老袁支付一分钱。有了灯的夜晚,屋内屋外比以前亮堂多了,老袁出门或回家,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屋外的前坪里也热闹了不少,邻居经常聚集在此跳广场舞、拉家常。老袁非常满意。
残联干部职工四处“找灯”
国家、省、市很重视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为残疾人提供卫浴设施、灶具、热水器、升降晾衣架等。今年,我市就计划完成1600户的改造。
但无障碍改造并没有安装照明灯这一项。市残联维权中心主任凌光岚说,他们摸排发现,不少残疾人有安装照明灯需求,或用于家中照明,或想装在屋外当路灯。
“我们肯定要想方设法满足。”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克武说,今年1月份以来,市残联将“残疾人加装照明灯”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可株洲地区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标准为不低于5000元/户。如果要增设加装照明灯项目,且尽可能地覆盖更多的残疾群体,费用显然是个问题。
向各级政府申请增加资金,难度很大。即便有了钱,找灯源也非易事,一是灯具质量要靠谱,二是上门安装及维修也不能收费。
市残联挂职副理事长黄小波说,大家走访了多个家居建材市场,对接了不少商家,都因为价格问题搁浅。
过完春节不久,市残联组织了多场头脑风暴会,请干部职工提“金点子”筹钱找灯源。此后,市残联干部职工主动出击,本着“不给政府添麻烦,不给财政增负担”的前提,纷纷通过朋友圈、亲友圈“化缘”,寻找爱心商家。
2月初,黄小波辗转联系上了广东沃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片区负责人曾宪亮。
曾宪亮说,最初他们希望低价提供灯具,后来变成了“成本价供货与服务”。又经过上十次接洽与“拉锯”,最终决定捐赠灯具并免费安装。
“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曾宪亮说,做爱心,最担心两个问题,一是捐赠的钱或物去向不明,二是帮扶对象不够精准。看到市残联提供的一沓沓摸底资料后,公司很乐意地加入了此次公益行动。
3月底,2000盏共计价值60万元的照明灯具陆续抵达株洲。目前,已有100余户残疾人家庭安装和用上了该照明灯具。按照计划,今年将全部安装完毕。
【声音】
曾宪亮: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株洲公益行动,感受到了株洲政府部门为民办实事的诚意。
李克武:残疾人事业是一份“春天的事业”,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希望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人士加入这份事业,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