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刚
民谚云:“清明露芽,谷雨摘茶。”谷雨刚过,茶人们便忙碌了起来。趁假日空闲,我们开启了回乡踏青问茶之旅。
拜谒过茶祖炎帝之后,我们的车队继续往东南行进,过了炎陵县城,不久便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往上穿梭。淅淅沥沥的春雨,犹如轻快的舞曲一路伴随。沿途竹林耸翠,冷杉巍峨,更有难得一见的云锦杜鹃迎风摇曳。远处山峦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缥缥缈缈,变幻如太极。
炎陵“环邑皆山”,境内有多处茶旅基地。我们慕名而去的地方叫龟龙窝,位于罗霄山脉东南边陲、知名景区云上大院的核心腹地,与铁瓦仙、东坑飞瀑、杜鹃花海、茶盐古道等景点连成线路,曾被评为湖南十大最美茶园之一。
也许是触景生情,一路上我的耳畔悠悠回响着茶文化研究专家蔡镇楚教授的《神农茶歌》:“三月桃花谷雨天,湖湘灵芽满山川。神农大帝尝百草,以茶解毒万口传……茶马古道走四海,悠悠乾坤结茶缘。盛世长祭炎帝灵,五谷丰稔太平年。君不见,茶中圣,陆羽经,茶之为饮发神农,挥毫落笔惊世贤。君不见,壶中茶,杯中月,茶祖穆兮巍巍然,茶仙美兮舞蹁跹……”
●烟雨奇境龟龙窝
约两小时之后,我们抵达高山之巅的云上大院。刚刚在车上还有些头晕,现置身在这清幽的环境之中,深呼吸几下,感觉肺跳出了胸腔,在柔柔的春风里飞,没来由地轻松起来。
顶着微微细雨,我们情不自禁地在山道上小跑着,身后遗落的串串脚印,随即被烟雨和花香掩盖。及至登上一座山包,放眼四望,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这空灵秘境中,山峦与云雾正在进行一场缠绵悱恻的“热恋”,寂静的天地之间,仿佛演绎着一场旷世爱情!
瞧那缠绕着大山的缥缈云雾,不正像一袭白衣的柔美女子?她身姿婀娜,步履轻盈,优雅地舞动着自己的身躯。她的衣袂轻轻拂过山岗,拂过一陇陇茶树,好像拂过恋人的胸膛,十指轻柔地弹奏美妙的乐曲。大山则像一位铮铮汉子,坚毅沉稳,宽厚的胸膛给人一种安全和依靠的感觉……
不一会儿,烟雨渐趋消散,龟龙窝缓缓露出真容。随行中有人指着远处说:“快看!那像什么?”
放眼望去,最惹人注目的是在那峰峦叠嶂之间,静静地沉睡着的一泓碧水,那一定是龟龙窝深蓝的眸子——刚刚被烟雨擦亮。湖的四周,一座座圆形的山墩,有的探头探脑,有的伸胳膊伸腿,有的伸长脖子在湖边喝水,有的仰着头向天张望……
“灵龟出海!”我脱口而出。
“龟龙窝”这名字果真恰如其分!几十座浑圆平缓的山峦,像一只只乌龟散列其中,惟妙惟肖,神态各异,连起来则像一条逶迤的巨龙俯卧在高岗之上。《易》曰:“云从龙。”每每风起云涌之时,这一条龟龙若隐若现,腾挪穿跃,蜿蜒盘旋,更添神秘之感。
此时,我们正站在一只“乌龟”的背壳上。一阵云雾漫天涌来,感觉脚下的土地在缓缓移动。朋友激动地说:“灵龟真的在动!”恍惚中,我也好似化成一匹天马,在天地间驰骋。
聚天地之精华,凝山川之灵气,这方水土难怪能孕育出好茶来!
也许是天气的原因,我们并没有见到采茶仙子。但看身边那一棵棵茶树,沉睡的冬梦早已被春天的鸟儿吵醒,纷纷伸出嫩绿的小手,齐刷刷地奋力地生长着。露珠凝聚在叶尖上,像挂满了迷人的星星。
●神农恩泽传好茶
眼前的云雾正诗意流淌,那里可是婉转着五千年的缕缕茶香?
炎陵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相传神农炎帝在此“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通茶字,下同)而解”(《神农本草经》),还发现“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神农食经》)之功效,开启了茶饮历史,因而被唐代茶圣陆羽尊为茶祖——“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经》)
传说炎帝在采草药时曾不幸中毒,昏倒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小树旁。机缘巧合之下,树叶上的水珠宛如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滴一滴坠入炎帝干涸的嘴唇,渗入他的喉咙。不久,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炎帝渐渐苏醒过来,最终因此得救。正是通过这次经历,炎帝发现了茶叶的奥秘,也为世人带来了福祉。谁也没有想到,一片小小的叶子,将对其身后数千年间的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在炎陵县境内现留存数百株乔木型大叶茶树,相传是当年神农炎帝在野外发现,然后亲手移栽后繁衍下来的,是迄今最为古老的茶叶树品种。
如今,每年谷雨节气,炎帝陵景区都会举行盛大的“中华茶祖节”,各地茶农纷至沓来,以当年的新茶拜祭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开拓者和茶文化奠基者——炎帝神农氏。
向导还告诉我,我们所处的云上大院这块土地,紧邻神农谷,曾是炎帝部落狩猎、采药的领地,村里至今还流传着“神农托梦”的故事。
话说南宋末年,一支姜姓客家人,为躲避战乱,辗转来到云上大院。他们见此地地广人稀、沃野千里,于是就此安营扎寨。然而没多久,就因不适应变幻莫测的气候,导致患病者甚多,这让族长深感困扰与忧虑。
一天夜晚,族长梦见一位鹤发童颜、背篓荷锄的老者,带着两个手举火把的童子,缓缓步入草房之中。族长见状,连忙施礼让座。老者听闻族长的苦衷,从容不迫地从背篓中取出一片茶叶,嘱咐族长采摘这种“神树叶”,熬制成汤令族人服用,疾病可除。
族长醒来后,细细回味梦境:那童子手中的两个火把,不正是一个“炎”字吗?莫非梦中老者就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族长明悟后焚香叩谢,随即遵其办法,果然治好了族人的病症。
从此,云上大院的男人女人都爱喝茶,而且广植茶树。先人们在罗霄山脉的崇山峻岭中还踏出了一条茶盐古道,将本地出产的茶叶销往江西、广东等地,也将神农茶文化传播到很远很远……
●茶香跨海寄深情
“自古佳茗似佳人,饮后方知味乾坤。”从山坡上下来,走进潺潺溪流边的一间小屋。在这里,我们品尝到了龟龙窝的馈赠。
主人是一位风骨俊逸的老者。他汲来山泉,洗净器皿,一番冲腾,缕缕茶烟升起,掩映着他额头上沧桑的纹路和墙上几块金奖铜牌……我们迫不及待地端起杯子细细品咂,云雾绿茶色泽翠绿,香似幽兰,芽叶肥嫩白亮,味道浓醇鲜爽。红茶口感柔柔的,厚而不浊,浓而不烈,还透出一股乌龙茶的甘甜与花果香,回味悠长。
言谈中得知,眼前这位台商古先生于1997年跨越海峡,辗转来到茶祖故乡。最让他倾心的,是龟龙窝天然造化的小气候——那常年飘飘渺渺的烟雨,简直就是天光神露,最适宜云雾茶的生长和茶多酚的形成。
他于是放下包袱,就地结庐,朝夕与烟云相伴,成了龟龙窝的主人。他带领村民们秉承炎帝的艰苦创业精神,开荒、筑路、植树、种茶、建厂……在此已寂寞耕耘二十七载春秋,终于在荒郊野岭开辟出一个绿色富民产业。
二十七年的时光,在他脸上雕刻出沧桑的纹路,像龟龙窝那一条条沟壑,一道道山梁,每一道都写满故事,每一道都像偈语一般回味悠长……
言谈间,古先生不时深情地望着茶园,似在回味,亦像憧憬。随着他目光的方向看过去,窗外那一垄一垄的茶树生机盎然,活像一排排绿色的琴键。一阵急促的雨点打在茶树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奏出湿漉漉的音符,连缀成嫩绿嫩绿的诗行。
我默默品咂着杯中的茶,也品咂着他意味深长的话:“龟龙窝的茶,正是承蒙茶祖恩泽,并沉淀了二十多年的光阴,静静地吸纳了烟雨中的至精至华,才有了与众不同的香气,多了非同一般的品质。”
更欣慰的是,龟龙窝的茶还化身两岸民间交流的使者。
古先生说,每次回乡都会把龟龙窝的春茶带回台湾,与亲友分享在大陆创业与生活的喜悦,收获的都是满满的羡慕、关怀与期待。这两年因故没回,但也不忘把春天的第一批新茶邮寄回去。
突然令我想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荆州记》云:“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诗。”
在中国文化里,早梅与春茶似乎都是自然界的春之使者,并且赋予了极其文艺的人格化内涵。古先生与南北朝的陆凯有精神相通之处,他亲手采下一片片春天的嫩叶,虔诚地焙制成茶。当这产自两岸同胞共同的祖先——炎帝神农故里的浓浓茶香飞越海峡之时,传递的不仅仅是春天的味道,还有那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和同享春意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