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锡文:建无人农场是为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如

    罗锡文是株洲人,今年79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水稻无人农场的开创者。

    罗锡文心系家乡发展。他说,湖南是粮食大省,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称,在家乡株洲开展无人农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5月7日,他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介绍了无人农场背后的故事。

    记者:您是水稻无人农场的开创者,建设和推广无人农场的初衷是什么?

    罗锡文:我们在国内15个省启动了30多个无人农场建设,实践证明,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智慧方式,加快建设智慧农业和无人农场是我们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现在,到农村里走一走就会发现,种地的都是五六十岁,甚至更大年龄的农民。10年,20年之后,他们还能种得动地吗?他们种不动之后,谁来种地?除了老龄化,农村劳动力还存在女性化、副业化等问题。为了解决农村“三化”现象日趋严重的问题,重要途径就是发展智慧农业,发展智能农机,建设无人农场。

    建无人农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我小时候,水稻种植的所有农活都干过,对农田劳作的繁重艰辛体会尤深。研究农机50多年,我的初心就是解放农民的双手,让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都实现机械化、智能化。如今,智慧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

    记者:建无人农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罗锡文:今天我们从广州来到株洲,首先就来到田里看地,看有没有我们认为大一点的地。无人农场建设需要四个条件的支撑,首先,经营规模要大,如果一个农户才几亩地,他是不要无人农场技术的,要大到什么程度?等农民种了500亩甚至1000亩地之后,他发现请人种地还不如请机器种地,这个时候他就需要无人农场了。第二,是土地问题,最好是高标准农田,地块要大,田面要平,连片种植,机械化程度要高。第三,要把无人驾驶设置成“傻瓜式”,农民就像玩手机一样轻松驾驭无人驾驶农机,只要在手机里面简单设置ABCD四个位置,输入进去,这些机器就能作业了。第四,要对农民进行培训,要让他们熟练掌握无人驾驶技术。

    今天,我们到了株木村和月形村,这里的田间条件都不错。株木村把无人农场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这是很好的方式。我估计明年这个时候再到株木村来,会看到成片平坦的大田,看到无人驾驶的插秧机在田里高效、自动地完成各种作业。

    记者:目前,无人农场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难处?

    罗锡文:无人农场,难在“无人”二字。比如,拖拉机要自动从机库里开到田里,自动作业,然后开回来,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在路线规划、避障功能设计等方面精益求精,让机器变得非常“聪明”。目前,要农民一下子都掌握这些技术,还比较难。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在机器的设计上面尽可能简单化、“傻瓜化”,让设备变得更加简单,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