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到“问题现场”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朱理平

    “多到‘问题现场’走一走,多听听基层群众的心声,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金钥匙’。”在日前召开的一次全市大会上,市政府主要领导再次对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要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现场是问题的发生地,关注现场就是盯住问题的源头。上世纪60年代,为摸清当时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症结,陈云同志用5个月时间分两次到十多个省市开展调查,一度吃住在农民家,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相关政策作出调整,收到了明显实效。

    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破解矛盾的必由之路。

    当前,株洲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期,既面临难得机遇,又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破解难题的前提,是摆脱惯性思维,是了解真实情况,是找到正确方法。很多时候,看似“无法完成”的难题,一旦深入了解,往往就能找到症结所在。正所谓“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

    如果整天枯坐在办公室,单纯依靠“文来文往”、听取汇报,难免对掌握的情况缺乏感性认识,在“解剖麻雀”时产生偏差,甚至出现失误。反之,走到基层一线,在问题扎堆、反映集中的地方,多看看、多听听、多与群众交流,就能看到真情况、听到真话,真正全面掌握实情,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再进一步,在“问题现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也有益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可以说,“到现场去”是检验工作质量的“试金石”,更是改进工作作风的助推剂。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期待更多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到“问题现场”去,到群众中去,全面掌握情况,深入思考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在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的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