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新起点 如何再出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正明

    一个产业干到“千亿”后,如何进一步发展?

    2023年,电力新能源与装备制造(含汽车)产业(以下简称“新能源产业”)总规模达到1047亿元,成为株洲第三个千亿产业。

    站上千亿新平台,如何聚力再出发?近日,我市召开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邀请企业家专家集思广益、共谋发展。

    置身会场,知株侠深刻感受到,在千亿起点上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株洲政企各方有信心、有底气,更有定力。

    构建起“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

    4月26日,时代新材动力谷工厂车间内,工人们正有序进行叶片的铺层、灌注、合模、打磨等工作。厂房外,风电叶片整齐地摆放着,很是壮观。

    时代新材是全球唯一具备聚氨酯叶片批量制造技术的企业,现已在全国布局9大生产工厂。“近年来,公司风电叶片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25年有望突破百亿规模。”时代新材总经理杨治国介绍。除了风电,该公司新能源业务还涉及“光氢储车”等领域。

    时代新材风电业务不断扩张,正是株洲新能源产业发展一个精彩的缩影。

    从2021年的679亿元,到2023年产业总规模突破千亿,株洲只用了两年时间。目前,全市已构建起涵盖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多领域的产业集群。

    知株侠认为,“双碳”战略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迎来巨大风口,市委、市政府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三大特色产业来培育,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考量,全市上下坚信:我们凭借着深厚的制造业基底、独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一定可以在蓝海中乘势而上。

    产业实力到底如何?来看一下该产业链办公室的调研报告:株洲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支撑、“三电”等核心部件为核心、汽车后市场协同发展的格局,商用车电驱配套率全国前三,电控系统装机全国前五,中车半导体自主研发的第六代车规级IGBT芯片实现批量应用……

    株洲是全国风电装备核心产品生产布局最全的城市,拥有湖南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风电叶片销量国内第二、全球第三,风力发电机组销量国内第一,半直驱齿轮箱国内排名第一,弹性元件国内市占率超过70%……

    此外,株洲的光伏、氢能、储能产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及市场竞争力。比如,去年,时代电气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跻身国内前三,中车株洲所储能系统集成产品出货量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二。淳华氢能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实现国产化。

    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能源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要力量,发展势头强劲。

    知株侠发现,正因产业未来前景无限,各地都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大力抢布局、上项目,想要成为优等生,株洲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分别达到958.7万辆、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37.9%,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1.6%;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2.93亿千瓦,同比增长138%。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千乡万村驭风等行动启动,新能源产业再迎“泼天富贵”。

    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同样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比如,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车企价格战不断、盈利困难,未来尾盘企业将加速出清淘汰。光伏技术更迭、价格跌宕,第四轮“大卷”一触即发。制氢、储氢及氢电池生产成本高,相关新技术亟待突破。

    具体到株洲,尽管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但与深圳、常州等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能利用不充分,产量不足,带动作用有限;产业链配套不够完善,各环节企业间协同能力较弱,比如北汽本地配套率不足20%,中车株洲所综合能源事业部产品主要配件由市外企业供给;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缺乏,示范应用场景建设不足。

    知株侠认为,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找准坐标,补齐短板不足,巩固先发优势、保持竞争优势,株洲已经在路上。

    以创新引领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发展

    面对新机遇,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株洲“新三样”来重点打造。上述调研报告提出,“力争到2026年末,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

    如何借势而进、乘势而上?调研报告给出建议:明确“双核”驱动整体定位,坚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扩产量、扩领域、扩配套,新能源装备产业做强龙头、做长链条、做优生态,系统推进项目招引、创新提质、产业协同、场景建设、环境创优五大行动。

    “以商用场景拉动新能源消费”“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布局”“针对性开展链式招商补齐短板”“打造省级电化学储能研发平台”“加强新能源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北汽株洲分公司总经理吴飞、中车电动董事长肖高华、时代新材总经理杨治国、飞鹿股份总裁范国栋、国合能源研究院院长王进等13位企业家、专家,也提出一批意见建议。

    知株侠注意到,针对企业家、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市委主要领导“照单全收”。事实上,株洲正发挥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应用场景、本地配套、产业协作等重点,持续精准发力。

    4月28日,株洲首座新能源超充站投入运营,15分钟即可充电80%。年内,市区还将新增多个快充站点,“超充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4月18日,六和方盛机械有限公司“牵手”株洲高新区,投资3亿元打造汽车车身钣金件等冲压、焊接生产基地,为北汽株洲分公司提供配套服务。

    4月10日,中车株洲所携构网型储能系统、新一代5。X液冷储能系统、高压级联型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智能运维系统、柔性绿电制氢系统等众多产品亮相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引起广泛关注。

    ……

    知株侠坚信:把准产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携手、同向发力,株洲新能源产业定能在新起点上跑起来,不断迈上新台阶。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