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国斌
对于老渌口人来说,渌口工人文化宫可谓是无人不知,这里是株洲县建县以来最大的一个会场,也是第一个最大的演出场所。它地处现在伏波广场的北边,坐北朝南,大门直对伏波广场,包括楼座一起可容纳1700余人。每年正月的县、乡、村三级干部大会都在这里召开,总结上年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新一年的各项工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是县电影公司放电影的一个场所,那会儿有电视机的家庭很少,人们的文化生活主要就是看电影和各种演出,所以电影公司的业务很好。除工人文化宫外,渌口镇在南江路许家塘还有一个电影院,两家跑片同时放映。好的影片,如《红高粱》《霍元甲》等场场爆满,整天从上午到晚上都接连放映,为满足观众的需求,有时凌晨过了还要加映。
那时放一场电影,给工作人员三毛钱的补助,一天下来可获一块多钱的补助,电影公司的员工个个喜笑颜开。当时电影公司是吃香单位,那时一般工作人员月工资都只有三四十元钱,而他们职工放映补助一个月就有三十多元,所以不少人都想方设法调入电影公司。
谈到剧团演出,我记忆犹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来文化宫演出的剧团很多,株洲县花鼓剧团、醴陵花鼓剧团、湘潭花鼓剧团、省花鼓剧团、省湘剧团等等,几乎是一个接一个,很少歇场。看戏的人也很多,为了买到好的座位票,很早就会有人排队。与剧场有熟人的会跟熟人打招呼“开后门”——留票。我记得省花鼓剧团来渌口演出《打铜锣》等剧目时,一演就是一个礼拜,场场爆满。即便是株洲县花鼓剧团演出,也很难买到好座位。因为株洲县花鼓剧团在文化界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刘海砍樵》《补锅》《打铜锣》《韩湘子买药》《张先生讨学钱》《五女拜寿》等剧目的演出水平都不错,很受观众欢迎。株洲县花鼓剧团在益阳、长沙等地演出,也是一票难求。
受条件限制,当时工人文化宫场内设施其实很是一般。坐的是铁架木板椅,夏季降温原先只有吊扇,后来想办法利用了防空洞的冷气,但因为人多,场内温度依然不低。即使加用手摇扇,还是会流汗。为了享受文化生活,人们也不愿缺席。爆满的场子里,个个挺直了身板,前倾着头,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巴巴地看着台上表演,生怕错过了精彩处。他们的目光和注意力被戏里的情节和情感演绎所抓取和吸引。
我记得,文化宫还发生过几件事。一次,株洲县花鼓剧团在装台时,突然从后台的右角边冒出一条盅口大的菜花蛇,吓得女同志惊叫不已。有的喊要拿东西将它打死,有的说,不要打,它无毒,可以吃老鼠。最后,大家将蛇赶出演出场,将它放生了。
我记不清哪年了,在文化宫开大会,因天气炎热,电风扇都开了。突然,一台电风扇毫无征兆地掉了下来,好在掉下的电风扇正落在场内的人行道中,未伤一个人。要是掉在座位上,后果真是难以想象。事后,领导立即着人将场内的所有电风扇进行了更新,并采取了加固措施。
上世纪70年代末,文化宫屋面的瓦因太阳晒和雪冻,有的已经断裂,特请了洲坪乡一个朱姓砌匠来进行检修。那时既无安全网,又无安全带,朱师傅在捡屋时,一不小心,从20来米高的屋顶摔下来,头骨摔碎,惨不忍睹。当时,县文教局根据有关政策和其家庭情况,将其女照顾招收,安排在县五中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变化,电视普及,手机功能齐全,人们看电影看演出的热度逐渐降低。因此,文化宫的剧场也就慢慢冷清了,再无以前看电影和演出那种火爆的场面,大门紧闭的日子越来越多……
2018年,工人文化宫的墙体出现开裂并有移位现象,经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房”。政府研究决定将文化宫拆除,利用此地改建他用。
2021年,危房推倒重建,经过两年施工,在原址建起了四层高的综合楼。大楼仍是坐北朝南,大门正面是伏波广场,广场面貌焕然一新,大理石铺就了地面舞台,广场上整齐的银杏树上布满了彩灯,一到夜晚,五颜六色的彩灯让人陶醉。正面台阶的两边种上了迷人的花草,花农们很有水平,设计了大方且精致的图案,真像一幅诱人的水彩画。左边挺拔的香樟树下,种上了娇嫩欲滴的月月红,还安装了一些健身器材,供人们锻炼体魄。右边的南角位置新建了一个设施齐全,多功能的公共厕所,里面有休息室、小卖部等。北角新建了一个凉亭,以供市民休息和玩扑克、下象棋……每到傍晚,广场上跳舞的唱歌的比比皆是,好不热闹,真是一个人们休闲的好场所。
大楼东边建有车库,后面有开阔的停车场,一共可停百来台小车。西边2至4楼为机关幼儿园,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在这里学习、生活,祖国的花朵在这里绽放,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一楼有高标准的演播厅,装修别致,设备齐全,是开会、演出、放电影的理想场所,还有几个可办书画展的展厅……比之此前拆除的工人文化宫,设置更新,功能更全,几十年过去了,这里仍然是渌口最热闹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