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途中一路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建于悬崖峭壁之上的铁瓦仙

    李琼林

    古道,是我心头的瘾。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问有没有古道;每听说哪里有古道,就想方设法要去走一走。

    彪哥说,炎陵有个云上大院,大院有条保存完好的“茶盐古道”——通江西、广东的,还是一条高山上的官道。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高山,可以徒步穿越;古道,可以探险考察,可以玩时空穿越,可以无限想象许多过去的有趣的故事。

    在彪哥的带领下,我们一行结伴前行。目标:云上大院!

    (一)

    在前往云上途中,我突发奇想:云上,一定很高,在云之上!大院,是高山上的大户人家,还是山沟沟里的土豪?

    在陶醉着古道幽远的梦想之中,我悠然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过樟桥,到了界首。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御祭古道”——衡阳经安仁往鹿原坡炎帝陵的那条古道来。因为那块“邑有圣陵”的石刻,带给人的是无限的敬仰和猜想。

    放眼朝窗外望去,山坡上,田野里,到处是已经收花结耔的油菜,青青中泛着微微的灰白,那是油菜即将成熟的标志。视野里,小小的古桥,一晃而过,是风雨桥的那种,孤独地立在山野的小溪上——“这就是古代皇帝老子祭祀炎帝神农的古道吗?”我自言自语。

    “会癫!”地理通朋友听了我的自言自语后,忍不住说了句,“这是月岭,不是安仁!与御祭古道平行!”

    (二)

    说话间,车已入106国道。106国道,起点北京丰台区,终点广州荔湾区,全长2476公里,是连接华北、华中、华南七个省的重要交通干线,俗称公路“京广线”。

    汽车奔驰在106国道上,很快便到了浣溪,这是洣水河畔的一个古镇,地处茶陵、炎陵、安仁三县交界。路牌上晃过“顾母门”“杨柳仙”的字样——只见一座山,丹霞山,形状有些怪异,山腰有个洞穴,洞穴里有座庙。

    “顾母门”,也称“穿石门”,故事凄婉感人。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久未生子,到处求医问仙,终于怀上。等到生产的那一天,妻子在楼梯上一连产下九条蛇,前八条都让父亲拦腰斩杀。第九条见状,急中生智,转头倒退着出来,结果被砍掉了尾巴,逃出门外,父亲提着柴刀,追到屋外。谁知无尾蛇一见阳光就疯长,父亲看到的是一条巨大的无尾龙,朝着洣水飞去,把丹霞山体撞开了一个洞,这就是“穿石门”。无尾龙因仓皇逃出,没有来得及看清楚母亲的面容,于是在空中回头顾盼,并在空中留下一句“只顾母,不顺父”,以后“穿石门”又被称作“顾母门”。后来无尾龙在上界管水,若天旱,村里的妇女求雨,无尾龙便赶来四海之水以应,若是男人求雨,则越求越旱。

    不知不觉中,到了三河镇路口。三河镇,是炎陵县的西大门,是炎黄子孙拜谒炎帝神农的必经之路,古有“御祭古道”。传说炎帝神农在楚南地区“教民耕、尝百草”,误食断肠草,而“葬于茶乡之尾”的鹿原陂,历朝历代,官员从衡州府经安仁到此祭奠炎帝,几乎每次都有安仁教谕陪同祭祀。乾隆十六年(1751)衡州知府黄岳牧所书的摩崖石刻“邑有圣陵”,就立在路旁的石崖上,向世人告知:有圣人葬于境内!

    (三)

    继续往前,过炎陵县。炎陵,原名酃县,汉代县名,《前汉·地理志》:“长沙国有酃县,今属衡州府。”《后汉·郡国志》:“酃属长沙郡。”刘昭注引《荆州记》曰:“有酃湖周回三里,取湖水为酒,酒极甘美。”汉代“酃县”撤销后,宋代在今天的炎陵县新建了“酃县”。这两个酃县仅仅是同名而已,时间、空间都不同了。

    炎陵沔渡,是朱毛初会之所。1928年4月,两位伟人的握手,将中国军队和中国革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沔渡,有宋公主墓,即“宋司马平阳侯尹鹏飞翁元配长沙郡主赵玉蝶之墓”。赵玉蝶,宋淑德皇后族尚宋诸王女、长沙郡主,随夫尹鹏飞迁居酃县,死后葬于斯,皇上遣专使谕祭,所立碑、碣俱依侯家礼制。墓旁有“下马石”、“下马台”,传说南宋绍兴二年(1132)岳飞由江西进入湖南,路过此地特下马祭拜,并合赞题词。民间相传,1928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时,途经墓地,也曾下马凭吊。

    进入石洲乡,开始走盘山公路,车子穿梭在绿意之中。

    分岔路口,一方是去水口策源,一方是去大院。石头垒砌的景观标志“云上大院”四个大字十分醒目——看样子,我们离目的地不太远了。

    下车拍照,摆各种姿势,是户外人的必修之课。忙活了一阵,车子往更高处开,零零星星的云锦杜鹃,羞涩地开放在盘山公路旁。

    远处的高山上,有座庙宇。彪哥说:那是铁瓦仙!铁瓦仙的庙宇是怎样建上去的?从公路方向望去,几乎是建在峭壁上的!

    “停车!停车!”,我看见了铁瓦仙的旅游标志牌,忙着对彪哥喊。

    铁瓦仙又名团苍山。清乾隆《酃县志》载:“团苍山,在县东七十里为邑脉分支处。石岩突悬约数仞,云木郁葱,四面缭绕,升高望远苍苍焉,茫无涯际,故名团苍……”铁瓦仙是一座道观,相传为紫衣禅师修道栖身处,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3年)建,距今1200多年。此处山高风大,道观屋顶盖的一律是香客捐献的铁瓦,因此,被称作“铁瓦仙”。据记载最大最重的铁瓦是宋代浙江信士王陵昌敬献的,长75厘米、宽45厘米、重12.5公斤。

    “人,在大自然中是渺小的,但是人类的活动却是伟大的!”我站在团苍山悬崖下的公路上,抬头仰望悬崖上的庙宇,俯首审视着标牌上的文字,不由得产生了对大自然敬畏和对先人活动的敬意!

    (四)

    终于到大院了。过安检门,新建的游客中心静静立在山野中,没看到管理员,也没有看到游客,我们径直向大院农场而去。

    农场场部是一块相对宽阔的山野,那里有农场办公区、居民住宅区、知青大院、英烈亭等。

    云上大院,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酃县第一个工农兵政府的诞生地。1927年至1928年中共酃县县委设在此地,是湘赣苏区最早的游击区,王震、周里、张平化等革命前辈在这里战斗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牺牲了700多名革命烈士。1929年蒋介石调集25个团对井冈山进行第三次围剿,湘军吴尚部兵分三路,从八面山、桃源洞等方向包围大院,进行大屠杀,酃县第一届工农兵政府主席徐顶燕和妇女部长周亚水也壮烈牺牲。

    1990年,酃县政府在大院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群,包括旧址、烈士墓、英烈亭等,大院也成为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想去天上,我想去云上。从安仁县城出发,经茶陵,到酃县(今炎陵),上云上大院。云上途中,一路风景一路歌。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