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对海淘保健品的“滤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 琼

    【不要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陷阱。】

    前段时间,日本知名制药企业小林制药宣布,因有消费者服用该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疾病等健康问题,决定紧急召回3款含红曲成分的保健品。“问题红曲”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也让一些人对海淘保健品开始“粉”转“路”。

    近年来,不少消费者跟风购买海外保健品。曾几何时,我也是其中一员。7年前怀第一胎时,我对政府提供的免费叶酸有些嫌弃,转而在朋友的推荐下,代购了一些来自澳大利亚的保健品。甚至在为孩子挑选钙片或维生素时,也非国外品牌不买。

    仔细想来,当时之所以痴迷海淘保健品,多少抱有“国外的月亮比较圆”的念头,总觉得海外对保健品、药品的监管更严,对其质量和效果更为放心,但并没有意识到自行购买使用海外产品的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对海淘保健品的“滤镜”是时候摘掉了。这些保健品需要跨境运输,运输时间较长,途中产品是否变质难以察觉。有些产品不配有中文说明书,消费者在看不懂成分、注意事项等关键信息的条件下容易使用不当。还有一些海淘保健品并非来自正规渠道,可能就是某个黑作坊出品,产品质量更是难以保证。

    对于海淘保健品市场,政府部门的监管不能缺位。要健全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尤其要加强内地电商平台对海外保健品和药品的审核,有效地追踪产品来源,确保所有进入国内市场的产品都符合安全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要重拳出击给予不法者威慑。

    作为消费者,则要擦亮双眼,不可盲目追捧海淘保健品。选购之前最好寻求医生的专业建议,学会辨识可靠的销售渠道和产品,不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陷阱。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