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刻阐述了2023年经济形势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明确提出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政策取向、重点任务。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全市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我局将以“三个聚焦”为指引,全力推动全市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项目建设提速
以全市“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项目招引和争资争项,加强项目要素保障,推进落地一批重大文旅项目。
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加强全市项目开发储备库动态管理,推进五年谋划库—三年预备库—一年待实施库—实施库项目有序转化。聚焦清水塘片区、醴陵陶子湖片区、仙庾岭片区、炎帝陵片区、酒仙湖片区、湘江株洲段,策划包装一批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体育招商项目,重点跟进芦淞1937文创园、株洲汽车齿轮厂工业文旅项目、醴陵国光群力瓷厂工业遗址公园、233数字文创园、智能网联汽车赛事及卡丁车项目、炎帝陵温泉酒店、渌口湘江太空舱等重点项目,持续开展“一把手”招商,积极与前期意向投资商深入对接洽谈,力争年内落地一批重大文旅项目。
全力以赴争资争项。紧盯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专项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国省政策性资金等最新资金投向,积极推进项目前期。重点推进炎帝文化保护传承项目、神农谷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6个项目申报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潇湘健身步道株洲段申报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攸县酒仙湖国家4A级景区质量提升工程、株洲市公共体育场馆提质改造项目、株洲市工业文旅提升项目等22个项目申报专项债;同心湖酒店提质改造、和吕石峰仙森林康养(二期)项目等42个项目申报“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聚焦全市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6大工程任务,实施文旅项目攻坚行动,重点推进鲁晓波艺术馆、湖南远山蓝森林康养基地、香里文化艺术村及旅游产业项目等34个重点项目,建立局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市县联动,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项目要素保障,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同时加强政策引导,积极盘活酒仙湖、玉兰山庄、神农城、国际赛车场、万丰湖等低效资产。
聚焦文旅消费升级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为抓手,加强文旅消费供给,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打造“亲子游”产品。以“亲子游”为突破口,加快整合中车株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航空小镇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醴陵陶瓷等工业旅游资源,打造优质的工业体验亲子游产品,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旅游示范城市和亲子游城市旅游形象。
培育文旅新业态。加强新业态项目引导,支持打造一批工业旅游、旅居营地、亲子研学、特色餐饮、酒店宿集、文博艺术、嗨趣运动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广“株洲文旅惠民卡”“株洲礼物”“株洲街头艺术站”等特色产品。
举办特色活动。举办湖南工业旅游推广月、湖南文化和旅游创新创意大赛、第三届株洲旅发大会、株洲厂BA、航空嘉年华、醴陵炒粉节、株洲马拉松等特色节会赛事活动。开展2024年文化旅游体育消费季系列活动,结合春节、五一、暑期、国庆以及特色节会活动和消费场景,发放消费券,进一步激发文化旅游体育消费市场活力。
聚焦市场主体培育
文化旅游体育行业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大、类型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要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提速扩量、提档升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做好“升规入统”。积极配合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文化旅游体育行业家底。用好用足省文旅厅《关于做好新“升规入统”旅游企业奖励工作的通知》和《株洲市“引客入株”促进消费激励办法》等利好政策,积极推动文体娱、住宿业和旅游类经营主体“个转企、产转法、小升规”,开展现有文旅企业上市储备。
积极参展参会。积极组织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湖南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湖南体育产业博览会等节会展会活动,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产业品牌。支持醴陵市和炎陵县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醴陵市瓷城古韵·一江两岸、株洲大汉悦中心等申报国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展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省文旅新业态示范基地、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省文旅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等国省产业基地及品牌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