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脑”高校院所 为转化再“提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驰 通讯员/沈杰 贺莹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在“创新成果转化年”起步阶段,利好消息频频传来。一季度,我市举办各类创新成果转化“破茧蝶变”系列主体活动28场次,成功链接丁荣军、罗锡文、张平文、韩杰才、姜卫平、刘经南、马克俭、张跃、尹泽勇等院士专家,高效对接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厦门大学等高校、院所,连续走进三一集团、湘钢集团、华中数控、岚图汽车等企业。

    通过各类活动引领,共产生创新成果转化项目10余个,合作涉及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多家高校院所。

    1、抓进度,市直部门携手发力

    农历正月期间,我市在市科技局设立“创新成果转化年”工作专班办公室,为加快成果转化效率提供坚实保障。

    一季度,成果转化推进机制基本形成,制定《“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专班办公室工作机制》《“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考评细则》,策划创新成果转化“破茧蝶变”主体活动70项,收集各类创新成果需求51项。期间,我市承办全省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工作会议;与武汉大学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与中科院武汉分院、量子研究院、武创院开展科技对接交流等。

    抢抓进度,时不待我。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科协等部门携手发力,引项目、聚贤才、进企业……转化成效正逐步凸显。

    一场“株洲@你”青年品牌活动,全国多个重点高校的350余学子报名参加。“湘商回归”之科技型企业招引活动里,100余名回乡企业家代表共话家乡发展,聘任17位商会负责人为我市2024年招商顾问。邀请省委金融办、上交所、头部中介机构专家,走访调研德智新材、联诚轨道等拟上市企业20余家次。

    在推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工作,株洲将新增本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投资项目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综合业绩考核。对科研程度高、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将研发投入强度作为年度考核目标,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稳步提高研发投入强度。

    不仅如此,我市还举办驻株高校存量专利盘点工作培训,面向7所院校的相关负责人针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盘点系统)、盘点工作难点及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培训。

    2、促效能,为产学研融合“牵线搭桥”

    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离不开产学研的密切交流。

    前阵子,天元区开展“菁樟计划”工业软件、资源与环境技术路演活动2场,组织10余个优质项目现场路演。邀请沙特投资团对接株洲先进技术及产品,促成双向合作,探索在沙特建设海外办事处。该区还联合湖南清皓普众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校友会举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清华大学专场活动。

    醴陵市将重心放在产学交流上,促成湖南阳东生物洁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南工业大学陶瓷学院合作,开展固体废弃物制作海绵城市建设用高强蓄水生态陶料生产线项目。

    为助力硬质合金产业链转型,荷塘区联合中南研究院、株洲联通数字公司赴金信集团等企业开展该产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活动,并有力支持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实验室专题学术研讨会的召开。

    北斗产业作为株洲的新兴产业,株洲经开区召开株洲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第一次专题研讨会暨北斗规模应用工作调度会,聘任池天河为研究院院长,该研究院将重点聚焦北斗规模应用顶层设计、北斗项目评审、构建北斗规模应用标准化体系、支撑北斗规模应用运营、协助建设产业环境生态建设等五方面工作,助力株洲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样,由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的湖南省卫星应用协会挂牌仪式在北斗大厦举行。

    3、学经验,引导招引成果落地转化

    活动接踵而至,那么在一季度里,哪些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比如,渌口区推动招商与创新成果转化相结合,通过以商招成果,以友招成果,建立“在外成功人士”台账,以座谈交流、走访慰问、商会对接等多种形式,招引创新成果来株转化。今年来,14个科技型项目落户渌口经开区科创园。

    而芦淞区则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季讲堂龙头企业献计献策”“低空经济成果转化政企餐叙会”及科技人才专场招引等系列主题活动,申报高价值发明专利8项,企业献计献策达20余条,突破1项关键技术,裂变企业1家,组织服饰(纺织)产业链40余名服饰企业家赴中山、广州等新经济业态地区学习考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