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昕吾
【人物档案】
殷建军 湖南中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普技术”)董事长、湖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先进个人、湖南省十佳气象科技创新人物、株洲市领军人才
“70后”的民营企业家殷建军身上,有着许多标签,深耕制造业的创新人才、喜欢材料和物理的“理工直男”……在员工眼里,他是心怀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更像一个“大家长”,把唯效率是尊的企业,经营得很有人情味。
当我们走近殷建军,探寻其经营之道时,他说:凝聚小家、发展大家,万事靠人来做,只有把企业当家的员工,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变得更强。
接手老厂
1992年,殷建军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株洲普天防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株洲普天”,原邮电部株洲通信元件厂)上班,因为专业对口,他得以在技术岗位上深耕积累。
这是国内第一家研发防雷芯片的企业,年轻、肯干还有技术的殷建军没有辜负好的平台,他一路从技术、市场干到了管理岗位,不出十年,就成为株洲普天防雷分厂的厂长。
个人成长处于上升期,但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制浪潮席卷全国,殷建军所在企业也面临着低效、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等问题。
改制、下岗的消息不时传来,大家都很担忧。但殷建军没有,他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已有深圳、武汉等地的企业用技术总工、副总等职位,向他伸出橄榄枝。
他没想到,员工未来的出路,让他人生的轨迹发生了改变。
在一次聚餐中,同事们借着酒意抒发胸中愤懑:“人到中年,一直兢兢业业,为什么混到下岗这一步了?”“殷厂长,你有地方去,我将来可没有着落啊!”
殷建军感觉压肩的重力不只是责任,还有愧疚。那年他36岁,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重担在他一人身上,同事们也一样,却没有他这份“不愁下家”的幸运。
这时,有人说:“我们技术过关,市场也跑得不错,殷厂长,为什么你不能带着我们一起干?”
这一问,让殷建军突然感觉肩头一松,“我一人好,比不过带着大家一起拼,一起好。”大家纷纷响应。
焕发新生
2006年春节过后不久,殷建军自筹120万元,带着10余名老同事在株洲中小企业促进园租下厂房,创办了中普技术。
“起步真的很难,贷款借到20万元,都是雪中送炭。”殷建军说,好在员工技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他便向之前的母公司集团申请,以“下岗工人创业”的名义,免费使用“普天”商标三年。
这帮助中普技术快速走出创业之初的低谷期,渡过了难关。殷建军回忆,客户因此同意使用中普技术的产品,逐步建立起合作关系。防雷减灾,不只是楼顶的避雷针,在我们身边,大到智慧城市建设、新能源发电、国防装备,小到一盏红绿灯、办公楼机房、医院检查设备等,所有涉电装置,都是防雷领域的防护对象。
两年后,公司运转走上正轨,产值迈过1000万元大关。殷建军陆续将从前防雷分厂的老员工接回中普技术,让他们实现中年再就业。
继承了株洲普天优质“基因”的中普技术,深耕强电磁防护领域,用一块块无机非金属材料做成防雷模块,为涉电设备提供防“浪涌”保护。中普技术逐步成长为一家防雷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及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于一体的专业性防雷高科技企业,2022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企业产值突破1亿元,正式进入了高速增长期。
他自豪地告诉我们:“中普技术的工作和产品,都是为国防建设、民生经济保驾护航,我们做的是一份崇高的事业。”
对事业充满豪情万丈,对员工如亲人温暖,是殷建军的所思所行。
反哺社会
守护百姓生命财产,防雷减灾的特殊性,也造就了殷建军的为民大爱情怀。
2009年,中普技术在怀化市溆浦县山背村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故事的缘起在2001年。
山背村又叫“雷击第一村”,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发生十几起雷击事件,“当时,我们株洲普天就派出专家团队,和省里的专家一起去找原因,解决问题。”殷建军回忆,勘探调查后发现,山背村地下是一片铁矿,每逢下雨,铁离子游离到空气中引来雷电,打死了人、牛等。株洲普天从此开始在山顶基站、人家安装防雷装置,并定期维护。
这一工作在株洲普天破产买断后也没中断,中普技术接着干。
殷建军说:“我们发现村里孩子去山下上学,来回要花4个小时,太苦了。那时候,我们公司刚成立不久,我就想,公司以后赚钱了,就来山上建学校。”三年后,这一愿望成真,中普防雷希望小学捐建成功,从此,山上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义务教育。
在他看来,饮水思源,做有温度的企业,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