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潭
近日,《小说选刊》采用了株洲作家的一组作品。它们是彭银华的《礼尚往来》,倪锐的《送货》和曾立力的《井事》。一家国刊,同时刊载三位作者的作品,十分难得,引人注目。
《礼尚往来》讲了一个送礼的故事。母亲和林姨是老同学,老姐妹,因缘际会来到城里。林姨在针织厂工作,经常给“我”家送袜子,称“不花钱,厂里的”,而母亲在皮鞋厂工作,也想“回礼”,便在门市部买了皮鞋相赠,也称“没花钱,厂里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林姨送的袜子都是花钱买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买东西送礼,却称没花钱,一是显得客气,随意,二是可能也是虚荣心作怪,死撑面子。不管是送袜子还是皮鞋,生活中类似的事还是经常发生的。作者抓住这个细节,写出了“身边事,世人心”,让人会心一笑有所思。
《送货》写了当下发生的一个微商送货的故事,铺上了互联网时代的底色。“她”好久没接单了,面子与肚子哪个更重要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几番忐忑之后,加了“他”的微信朋友圈,而“他”知晓情况后秒回,立马下单,并约了在学校接货。几番打扮,几番纠结,“我”决定素面朝天,前往送货。至校园,“他”遥遥相望未谋面,“她”送到门卫即走人。就是这么一个小故事,彼此的牵挂,默默的支持,乃至淡淡的思绪,时隐时现,欲说还休。若一直在来往,这故事就不必说。只是送货,又不只是送货。若双方再碰面,故事又少了一点韵味。就这样,也许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井事》是老作家曾立力的新作。曾先生善于在短小篇幅里营造氛围,塑造人物,一唱三叹,令人唏嘘。他的《安大师》《红军战士001》《石码头》都堪称小小说精品。这次这篇小说说的是“找水—打井—卖水—慈善”的故事。老Q这个人物蛮丰满的:一个普通的退休者,平时手头抠得紧,但是请他主持打井修井,又多快好省,表现突出。井弄好了,他居然卖水,收取费用。这是为何?原来老Q一直在悄悄做着慈善之事,克己助人。当“我”弄清真相时,老Q已经不在人世了。这篇作品叙事流畅,针脚绵密,起承转合,中规中矩,一步不少。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通过井事,老Q的形象一下子立起来了。有人说,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但是总有一些坚持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这三篇小小说,让人观,让人思,发人深省,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