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上“高速”,能跑多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驻村帮扶队员介绍三华村品牌升级后的农副产品 陈洲平 摄

    高速路上的“三华泰景”广告牌通讯员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黄湘林 刘祥

    1月初,来自茶陵县思聪街道三华村的“酱干”“小鱼干”等熟食,在长沙绕城高速3个服务区便利店上架20天,销售额仅4000元。

    2个多月后,湖南境内高速公路沿线大型广告牌上,出现了“三华泰景”品牌的“茶陵酱干”“茶陵木耳”“茶陵红薯粉”等广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将来临的“五一”,三华村的土特产将“走”进全省108个服务区便利店,仅该村凡叶熟食厂就接到了超过20万元的订单。

    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销售走旺,这得益于茶陵农副产品上了“高速”。但最终能跑多远?近日,记者来到茶陵探秘。

    现状: 农业大村有困惑

    3月20日,金黄色的油菜花为三华村披上新妆,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种植大户刘重生望着自家40多亩油菜田,脸上乐开了花。很难想象,去年这个时候,他还在为油菜籽的销路发愁。

    “以前减产愁,担心收成不好;丰产也愁,没有销路干着急。” 刘重生说,过去每当油菜籽收获时,要么早早联络收购商,要么拖到批发市场上卖,价格也被压得很低,一亩地才赚400多元。

    三华村许多村民也有刘重生类似的苦恼。作为农业大村,三华村拥有丰富的山林、田地资源,村里种植油茶1000多亩、水稻3000多亩、油菜2000多亩,除了自用外,大多农产品以原料形式贱卖,村民们心里都有一个共识:“卖‘土货’挣不了钱。”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2011年,该村第一家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企业——茶陵县华兴红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主要经营红薯粉的加工和销售。

    但加工业平稳发展并不容易,由于资金、技术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欠缺,10多年来,该合作社几乎仍以农贸市场零售为主,没有品牌和精致包装,价格和销量自然卖不上来。“去年,我们散装售卖的红薯粉,一公斤售价18元,利润不高。”该合作社负责人刘聪说。

    与刘聪一样面临同样困境的,还有来自平江县的茶陵女婿陈冬。2022年,他在三华村成立了凡叶熟食厂,利用从老家带来的平江酱干等制作技术,生产熟食产品,但苦于没有品牌优势,销路不畅,仅靠做代工来维持运营,多次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种地没赚头,加工效益差,农业产业路在何方?三华村的困惑,其实也是思聪街道,乃至茶陵众多乡村的困惑。

    “我们街道各村都有一两个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但有名气的却寥寥无几。”思聪街道党工委书记郭益勇坦言,作为茶陵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思聪街道种植业发达,也催生了一批加工业,但效益一直不高。

    探路: 单位帮销存隐忧

    去年5月,湖南省高速集团派驻帮扶工作队进驻三华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三华村第一书记肖兴旺花了3天时间,对村里的产业进行走访调研,随后召集村委班子与党员代表开会,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如何带动农户增收?

    “靠售卖传统农产品来增收,这种方式效益太低,只有搞加工业,稳定农产品销路,才是乡村振兴的路径。”一番商量下来,驻村队伍和村民们达成了共识。

    但村里加工业不完善,如何补位?一次老友相聚,让肖兴旺打开了思路。

    通过朋友介绍,肖兴旺认识了湖南红星盛康油脂公司(以下简称盛康油脂)相关负责人,随即他主动带队前往对接,成功与该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以三华村供销合作社收购当地油茶、油菜籽,委托盛康油脂代加工,加工后的菜籽油、茶油,再由该合作社销售。

    很快,第一批贴有三华村标签的茶油产出了。肖兴旺联系后盾单位,将这批茶油卖给省高速集团各子公司食堂,打开了销路。尝到甜头的三华村没有停下脚步,又与左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茶陵县邓军华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相继达成合作,实现粮食、食用菌等农产品精深代加工,后以同样渠道进行销售,获得成功。去年近5个月,该村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

    眼看通过省高速集团渠道,农副产品销售有了红利,肖兴旺又开始谋划扶持村里的“小企业”。今年初,在他牵线搭桥下,凡叶熟食厂生产的酱干、小鱼仔,委托3个高速服务区便利店“代销”。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经营却十分惨淡。包装粗犷,没有品牌,售货员没激情……销售点反馈的信息,如一桶冷水迎头浇下,也让肖兴旺清醒地认识到:仅靠后盾单位消化,三华村的农副产品“跑不远”!一旦工作队离开,销路或许断掉。

    其实,这种现象在茶陵并非个案。近年来,茶陵县大力发展农业加工业,但不少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品牌和销路如两把大锁,束缚了企业前行的步伐,特别是一些加工企业靠驻村帮扶队扶持起来,产品大多靠后盾单位消化,队伍一撤,产业就垮了。

    破题: 品牌强农走市场

    如何不让乡村产业在帮扶工作队走后夭折?三华村领导班子深刻意识到,只有遵守市场化规律,打造过硬品牌,拓宽更广销售渠道,才是产业走下去、走更远的关键。

    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3月17日,湖南高速集团召开党委会,出台三项帮扶措施:一是改“代销制”为“采购制”,缓解驻点村资金压力,强化销售人员责任;二是全省108个服务区同步上架三华村的农副产品,让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产品,通过高速公路走向全国各地;三是利用高速公路沿线闲置广告位,免费宣传三华村农副产品,培育“三华泰景”区域品牌,实施“品牌强农”计划。

    “进行宣传推广,变代销为采购,其实是倒逼企业发展。”肖兴旺说。

    政策出台仅一个月,三华村迎来了可喜变化。4月初,“三华泰景”区域品牌成功注册;村里熟食厂和薯粉厂纷纷加大投入进行设备更新,计划扩建厂房,为经营许可证升级打下基础。思聪街道也将三华村作为农业加工业崛起的试点,借助帮扶工作队力量,共同投入550万元建设7200平方米的食用菌生产与加工基地,打造思聪街道菌棒供应中心,构筑食用菌从种源到食品的全产业链。

    三华村的发展思路与茶陵今年新出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23”倍增工程实施方案,不谋而合。该县计划以创建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县为抓手,因地制宜引导村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初加工、支持重点产业主产区依托镇域打造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鼓励现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力争每个村至少新增1家小微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每个乡镇至少新增2家农副产品加工规上企业,县级至少新增3家农副产品加工投资2亿元及以上的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构建高质量农副产品加工体系。

    “等三华村加工业做强后,我计划请网红代言,让“三华泰景”名气更响,让农副产品销路更广。”肖兴旺说,三华村农业产业坚持走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之路,未来农副产品不愁“跑不远”。

    帮扶乡村,企业不能缺位

    戎哥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之后,党中央部署的又一项宏伟工程,旨在全力推进全面小康,它的成败事关中国的长远发展。

    也许,有人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乡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动性,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变化。党委政府是外因,只能积极引导鼓励,另外再多给些资源和政策。企业似乎与乡村振兴无关,毕竟企业是弱势群体,自身也需要别人的呵护。对此观点,笔者不能苟同。

    爱国之心,自古皆有。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爱国名言可谓家喻户晓,影响深远,千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鼓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统一战线凝聚起蓬勃的抗战力量,人不分东西,地不分南北,全力抗击日本侵略者。就连以陈嘉庚代表的爱国华侨,虽然远在南洋,但没有置身事外,要么捐款捐物,要么回国参战,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可昭日月。

    为了帮扶乡村,湖南省高速集团不仅派人,还免费给广告位和摊位,甚至让公司食堂购买农产品,让茶陵的农产品上“高速”,不仅履行了社会责任,而且展现了社会担当。

    如今,虽然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但乡村振兴依然任重道远。面对这个前所未遇的宏伟工程,需要举全民之力来完成,人人不能置身事外,不能当看客,不能“滥竽充数”。只有各级党委政府、社会人士、企业齐心协力演奏“大合唱”,才能奏响乡村振兴的“胜利曲”。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