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淞就业” 惠民有“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通讯员/曾安娜) 4月17日,芦淞区召开民生可感行动推进会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确保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跟踪率、就业服务率100%,构建芦淞就业地图……2024年,芦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积极应对形势变化,不断开创人社工作新局面。

    目标可“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023年,芦淞区人社部门攻坚克难、创新突破,书写了一张有温度的民生答卷:打造了株洲市第一家“新业态就业者服务之家”,高频举办面向重点群体和重点产业的特色招聘会42场,服务企业1177家,收集、推广岗位26001个,3818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其中高校毕业生826人。

    龙年开春,第一时间举办“轻淞就业”专场招聘会,就业服务对接“鸣锣开市”,分群体、分行业、分地域的专项招聘陆续而来。

    “我家离市区较远,这次在家门口就能参加招聘会,真是太方便了。在此次招聘会上,我找到了两个感兴趣的岗位并投递了简历。”3月4日上午,白关镇节后首场返乡农民工招聘会活动举行,说到这贴心的服务,求职者曾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芦淞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万飞燕表示,今年,将持续擦亮“轻淞就业”品牌,提升基本民生的气色。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做到“311服务”全覆盖。

    一张“芦淞就业地图”,可查看附近的就业服务圈、培训机构和零工市场……记者获悉,今年,芦淞区还将构建芦淞就业地图,力争全区实现就业服务微网格全覆盖,每个街道(镇)打造1个招聘活动微市场,1—2个政策宣传微课堂。

    手中有“术”

    2023年,芦淞区人社部门坚持引育并举,有效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其中,邀请企业参加省内外校招20余场,促成6家企业与铁路科技职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联合有色职院打造名师工作室;积极发挥“新人才30条”政策作用,大力引进产业人才,组织20余家重点企业赴北京、上海、广州、贵州等省外高校引才100余人;为27家重点企业276人成功认定为高层次人才、11人获得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5人获得株洲市重点产业企业自培博士补贴……

    今年,该区将聚焦技能人才,打造高效人力资源,凸显人才赋能的成色。计划举办芦淞区重点产业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引领示范作用;针对航空、服饰、新材料三大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积极与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职业就业指导、开展实习实训等合作,携手共筑人才阵地。

    今年4月10日,芦淞区与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进行了一场“双向奔赴”的深度交流。人社部门主动邀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师生代表和19名博士人才来到芦淞,与10家航空、新材料重点企业开展深度交流。

    难点能“纾”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可以迸发无穷的生产力。

    去年来,芦淞区全年共处理劳动投诉举报307件,为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1580万元,处理网上信访件21件、市长热线617件、人社部欠薪线索核处系统交办件508件。芦淞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还被授予湖南省劳动人事争议金牌调解组织。

    “今年,我们要开展金牌调解组织培育选树工作,组织调解员业务培训,提升基层调解组织工作效能。”万飞燕介绍。为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今年,该局将实时关注省监察两网化系统及市住建实名制管理系统,定期巡查项目“农民工工资专户”;加强对服饰、洗水行业及工程领域欠薪调解处理和巡查工作力度,及时发现隐患,指导企业完善规章制度。

    此外,在优化人社公共服务方面,芦淞区还将积极推动人社业务“网上办”“指尖办”,实现人社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就业用工社保“三合一”数字服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