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炳友
【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要求。】
先立后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把握的关键词。如何提升先立后破的认识高度,直接影响到培育和发展具有株洲特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成效。
一、准确把握株洲新质生产力立与破的科学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次跃升,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以技术革命性突破、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表现形式,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生产力发展方式。
结合株洲实际,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先“立”的是推动科技重大创新、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调整生产关系的新动能,夯实株洲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石。
一要加快构建推动株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体系、人才支撑体系、成果评价体系等。
二是持续推进陶瓷、服饰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在要素结构、技术结构、企业规模结构和产业结构上的先进性变革;加快布局高分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北斗应用等未来产业,抢抓新赛道,培育新优势。
三是适度超前地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按照延续性、创新性以及取向一致性原则,塑造与株洲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财政、税收、产业、生态、收入分配等政策制度,强化政策的协调性和统筹性,优化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水平。
后“破”的是思想藩篱、制度禁锢、路径依赖以及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突出观念创新,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改进工作作风,破除经验主义、保守主义和躺平思想;落实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的深化改革,打破制度壁垒和地方保护,破除条条框框,推动跨层级、跨部门和跨领域的全面协作;破除株洲传统的高能耗、高投入和高排放,以要素驱动的发展路径,探索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新发展路径。
二、正确理解株洲新质生产力先立后破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这指明了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中立与破的次序关系。
先立是指在破旧之前要夯实新基础,要加强对现有事物的巩固和完善,同时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布局,其本质是稳,体现稳定大局的基本要求。
后破是指废除与新质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旧条件、旧框框,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其本质是进,体现锐意进取的时代特色。
先立后破充分彰显了当前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基调。
三、科学构建株洲新质生产力先立后破的工作机制
先立后破既强调对传统优势的继承,也彰显对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生产关系的改革与创新,这对新时代干部的思想、能力和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和发展具有株洲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定责权对等、多维度、复合型的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内在动力;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培优淘劣,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想干事、能干事的队伍。
二是完善容错机制。正确对待在探索株洲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败,创造相对宽松的改革创新、勇于探索的环境,为干部思想解压减负。
三是建立通力合作机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全面开创株洲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株洲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