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设
步入西安大唐不夜城,可一瞥唐朝的盛世繁华;漫步苏州平江路,古诗词里的江南之美直击心灵;徜徉常德河街,水街相融的“湘西大码头”似乎就在眼前……一处历史遗迹甚至是复古建筑,都能成为衔接古今的桥梁,把城市的“前世今生”链接起来,承载着城市的乡愁。
株洲高楼林立,街市繁华,可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这座城市的过往在哪,那抹远古的乡愁在哪?
人们总说株洲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是老工业城市,可株洲并非只有现代文明,古代株洲并非历史长河中寂寂无名之地,即将在“五一”开业的分袂亭商业街,可以告诉人们答案。
这处集特色美食与非遗展演等于一体的株洲城区唯一仿古建筑群,将借助声光电技术,打造“梦回宋潮”国风主题文旅商业街,并与不远处雄伟古朴的建宁闸仿古建筑呼应,以浓浓古风雅韵,向人们讲述历史深处的株洲。
可以说地缘造就了株洲。一路向北的湘江,与由西而东的交通要道“湘赣孔道”在这里交汇,由此可南下两广,北上中原或通江达海,这里古来便是南方重要的十字路口。东汉末年蜀吴对峙,东吴在此设县屯军,划江而治,留下了刀光剑影的历史凝重。宋朝时商贾云集,街市喧哗,从诗人赵蕃的诗句“扁舟往作株洲过,烟雾涳濛只市声”,就可感受到当时的繁盛。史书还记载株洲一市镇所贡献的酒税,竟然超过了当时很多州与县,可以说是一座“酒都”。
交通要道上,往来的并非只有富商巨贾与贩夫走卒。多少士绅名流、文人墨客在此辗转、驻足,“换乘”人生另一段旅程。杜甫途经株洲,留下九首诗词佳作,记录了当时风土人情,至今为人传诵;南宋的两位大儒朱熹和张拭歇宿株洲,在此分袂,留下了千古佳话……
漫步宋街,可怀想水陆码头货物交割的热闹与繁忙;分袂亭下,感受古代大儒的思想激荡;凭栏远眺,看悠悠湘水中流淌过多少浪漫与传奇……一座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演绎的不再只有现代文明。
始于乡愁,终于表达。这些真切的历史回响会成为今人创意的源泉。忆古思今的感慨会变为诗与歌、字与画,文创工作者能在这里找到灵感,剧作家可以把故事场景设定这里……这些融汇古今的作品,无疑对株洲有更深远的意义。
围绕这条街,可做的文章有很多。在这条街外,其实可以做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