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朱理平

    株洲,开启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加速度”。

    4月22日,局市共建“制造名城”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推进大会召开,明确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领先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更好地为发展赋能。

    近年来,株洲知识产权工作成绩亮眼:累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8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1.24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2.96件;大力促进了“中晟全肽”“弗拉德”等一批过亿元的高价值专利转化落地;持续开展“铁拳”“剑网”“昆仑”“龙腾”等专项行动,去年全市知识产权领域相关案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仅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到“示范城市”的跨越。

    知识产权作为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要素,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站在新的起点,以局市共建为契机,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将有效推动知识产权强市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主体是企业。株洲发挥“厂所结合”优势,把知识产权作为创新的原动力,在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硬质合金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未来将紧盯我市“新三样”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打造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得益于产业优势,株洲工矿企业有效发明专利量多,且主要集中在大型国企,但在数量上占“大头”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还不强、能力有欠缺。依托“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打通中小微企业专利转移转化的“梗阻”,加快形成一批知识产权新工艺和新产品,挖掘培育一批株洲知名商标品牌和特色公共品牌,株洲的长远发展就有了更深厚的根基。

    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和内容。我市推动“制造名城”早餐会、企业办事不求人机制、不刁难企业负面清单等改革创新举措在知识产权领域走深走实,无疑会激发起更多创造、创新、创业的活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